中交中南工程局有限公司6月13日,世界最大直径全断面硬岩竖向掘进机“一钻成井”落底贯通见证活动在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现场举行。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裴岷山,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相关同志等出席见证会。
裴岷山指出,天山胜利隧道2#-1竖井采用中交集团自主研发是履带吊的世界首台超大直径全断面硬岩竖向掘进机“首创号”进行施工,克服不利因素,在海拔3660米、最低气温零下40多度是履带吊的高寒高海拔恶劣环境下,成功实现开挖直径11.4米是履带吊的707米超深竖井全断面掘进“一钻成井”,创造了高速公路竖向掘进机施工竖井深度、直径、海拔等多项世界纪录,打造了重大工程牵引重大装备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标杆。下一步,中交集团将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一体推进,在实验室里攻关前沿技术,在生产一线突破行业瓶颈,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以更多创新成果支持新疆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天山胜利隧道是新疆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22.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采用“三洞+四竖井”施工方案。中南局乌尉项目土建5标负责天山胜利隧道进口端11公里以及天山特大桥、1、2号通风竖井施工任务。其中,2#-1通风竖井位于新疆巴州和静县省道301乌斯特火车站以北18公里处,位于天山之巅,海拔3660米,最低气温零下40多度,岩石强度最高超过200兆帕,设计深度达707米,开挖直径达11.4米,成井内径9.5米,由中交集团自主研发的撑靴式硬岩竖向掘进机“首创号”负责实施。
基于“首创号”工程实践,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特大型智能凿井装备群、构建全链协同施工体系、创新多项核心工艺,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为竖向掘进机提供了全流程支撑,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降低综合能耗,成功支撑掘进机“一掘到底”的实施,实现国产重载装备里程碑式突破。项目团队团结一心、吃苦耐劳、砥砺前行,奋战1443个日夜,取得丰硕成果,确保了天山胜利隧道2#-1竖井贯通。该竖井顺利落底贯通为乌尉高速公路年底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助力实现半小时穿越天山的梦想。
“首创号”的研制和工程应用形成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在装备研制方面,突破了多适应性刀盘刀具、高精度垂直导向、智能钻进、泥水循环垂直排渣等多项核心技术,首次形成了大直径全断面竖向掘进施工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关键核心零部件全国产化,填补了我国在地下工程领域大直径硬岩竖井撑靴式掘进施工的空白。在施工技术方面,自主研制特大型专用凿井配套提升系统,首次提出“泥浆排渣+吊桶出渣”高效协同排渣、全断面集成支护、深部空间“洞中作井”施工等多项核心技术,为2#-1竖井顺利贯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建设期间,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为竖向掘进机成套技术与装备的顺利应用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期间,中交集团组织召开了竖向掘进技术成果专题汇报会,相关部门和单位分别汇报了组织推动、设备研制、工程应用、统筹保障等情况,并作了交流发言。裴岷山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首创号”在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统筹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强调要充分借鉴此次攻用协同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总结提炼技术成果、迭代提升关键技术、优化升级掘进装备,加大奖励激励力度,努力锻造更多大国重器,并加快成果推广应用,探索科技创新的适宜体制机制和合适路径,加强科技成果和经验宣传,打造更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新标杆。
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刘伯莹,中交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公局集团总工程师赵宗智,公司总工程师黄宇参加活动。
首发丨中国交建微信公众号
来源丨品牌宣传部 乌尉5标
供稿丨雷晓芸、柳新鹏
审核丨向再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