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建筑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交集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是汽车吊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暨护航高质量发展行动、安全监管穿透管理、安全生产月活动走深走实,特设《安全生产大家谈》专栏,集中收录各三级单位(各项目)负责人、安全总监等人员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汽车吊的见解与心得,促进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推动全体职工提升安全意识和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是汽车吊的能力,营造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环联动”筑防线治本攻坚下的隐患排查整治之道
雄安公司安全总监 张英才
作为安全总监,在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实践进程中,深度参与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并形成了系统性实践认知,与大家分享,具体做法如下:
培训学习是根基 ,组织全员学习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结合深基坑支护、高支模搭设等建筑施工典型场景,以事故案例剖析隐患危害,传授隐患消除要点,提升全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
风险分级管控是核心 ,全面辨识建筑项目各环节风险,按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分级。对高层外架搭拆、大型机械拆装等高风险作业,增设智能监测设备、强化人员资质审查与现场旁站监督;中低风险动态跟踪,防止风险升级。
隐患排查治理是保障 ,构建“周自查、月联查、特殊时段突击查”机制,对照标准规范细致排查。对临时用电、高空防护、有限空间等隐患,落实“五定”原则,确保整改闭环。
跟踪治理效果是关键,整改后专人复查,建立设备运行、深基坑变形等重点部位长效监测机制,防范隐患反弹。
总结提升是动力 ,定期复盘隐患整治工作,提炼新工艺风险管控要点,优化制度流程,表彰先进、改进不足,推动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唯有各环节协同发力,方能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切实践行“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
增强自身能力建设
带动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四建公司安全总监 刘健
作为安全总监,我深知安全是企业最大效益,所谓“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会消灭企业”并非一句空话。公司唯有在安全前提下发展,才能稳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下去。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面我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谈三点思路。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责任为先。实践表明,凡是安全责任落实到位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措施执行有力,隐患得以消除,事故自然就会减少;反之,则职责不明、相互推诿,使安全工作无人负责,难以开展,事故也会不断发生。在安全责任落实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能为了落实而落实,安全生产必须杜绝形式主义,真正将责任扛在肩上。
二是健全双重预防体系,切实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二者相辅相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补充”。一方面,我们要依据风险分级管控要求,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作为隐患排查对象;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隐患排查完善风险信息,借助隐患治理做好“防患于未然”。总之,通过构建一系列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纵深防御、关口前移、双重预控、化险为夷。
三是强本领、固基础,切实将有效安全防范措施落脚于项目一线。
安全工作要以抓现场为主,关键是现场管理。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如:必须对重大事故隐患零容忍,及时处理、及时整改,实现动态清零;必须对入场的产业工人进行针对性安全培训,严格考试,考试合格后上岗;必须实现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必须保证施工现场与施工方案保持一致,杜绝“两张皮”;必须做实班前安全教育,将应急处置方式、方法交底到每一个施工班组等。另一方面,要聚焦一线抓落实,认真执行中国交建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多措并举,真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真抓实干 筑牢公司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石
东南公司安全总监 杨少坤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舰。当前正值公司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及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要锚定“双零”目标,落实安全管理五个到位,紧紧抓住责任制这一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聚焦本质安全与安全文化“两条主线”,推进大安全体系与应急处置能力“两大建设”。
二是推动实现安全管理由短期治理向长效机制转变。
在系统管理与责任穿透上再发力,突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连续性,全面“补短板、强弱项”,将责任、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末梢。在“控风险、除隐患”下苦功夫,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实效,确保隐患治理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实现从事故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三是安全助企,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持续提升应急抢险救灾能力,深度融入属地应急救援体系,积极参与属地抢险救灾工作,展现央企担当。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培育新型产业工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操作规范化、现场管理精细化水平,擦亮企业品牌。
来源安全监督管理部(应急办、环保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