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一公司“一航团队快速适应江苏地区高速建设管理要求,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2025年春节前夕,东兴高速项目部收到业主发来是起重吊装的感谢信。当“中交经验”遇上“江苏品质”,这支团队在磨合中完成蜕变,将“水土不服”扭转为全线标杆。
2023年,公司中标东台至兴化高速公路DX-XH1标项目。这条全长37.73公里是起重吊装的公路,是串联起东台市与兴化市是起重吊装的重要纽带,5.7公里的标段包含1座互通、15座桥梁、13座涵洞通道等工程。
首次工地例会上,业主的要求便让有着15年路桥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崔振华心头一紧。“所有的‘首件’施工前,方案必须通过评审会,资料报送严格遵循江苏省标准。”业主代表对照规范文件强调
。不同于大部分地区公路施工中仅对关键工程要求“首件”标准,江苏标准将其覆盖至全工序。
这就好比考试中,“全国卷”只需给出正解,而
“江苏卷”还必须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计算过程。
诸如此类严格的管理标准还体现在事无巨细的流程报批、精细化的环保要求、高频的第三方检查中。一项施工方案的通过,需依次经过项目内部、监理、质安中心、业主审批等规范流程,平均需要5至7天;第三方检查“一次迎检、全员出动”更是常态,属地管理的“高门槛”让团队陷入短暂不适。
“沿用旧经验迟早碰壁。”
崔振华清醒认识到,唯有转变思维才能破局。经过研讨,项目领导班子一致认为,
要以“归零”心态重新学习,
将江苏标准视为提升管理的“磨刀石”,把规范流程转化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带”。
思想统一是关键。 在2023年末召开的职工大会上,项目党支部书记翟成凯组织了一场“标准差距分析会”。投影仪上,展示着江苏近年因路基压实度不足返工、环保措施不到位被约谈的案例。“这些不是‘紧箍咒’,而是行业用教训换来的‘护身符’。”会上特意展示了一些施工单位因未严格按照省交建局规范标准施工,不得不停工整改的照片与工地实拍视频,返工的场面,如同重锤般敲击着每个人的心。鲜活的案例让职工们逐渐明白:适应标准不是“交学费”,而是少走弯路的“必修课”。
为了让“紧弦”成为常态,项目团队迅速调整策略,确立了“扎根江苏,吃透江苏”的目标
,将绝不轻言放弃、敢于竞争进取的“狼性文化”融入管理。
项目部将江苏标 准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重构薪酬分配系数,拉开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并实现月度动态调整,“以价值创造者为本、奋斗者为本”的导向,让主动学标准、用标准的氛围日益浓厚。
班子成员带头攻坚, 各自组织分管领域“对标学习攻坚月”活动,平均每周走访至少三家省内优秀施工单位。结合对标成果,分管领导带领业务骨干编制属地管理手册,期间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专题策划书,将省标、业主规定、监理要求按工序分解成清晰的操作要点和表单模板。同时,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举措,建立“首件”预评审内部模拟机制,通过“模拟考”确保正式评审一次性通过率,高效吸收一切可供借鉴的管理经验。
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项目部为解决桩机移位隐藏的安全风险、提高施工精度及效率,自主研发的新型智能调节式桩机支撑体系,让水泥搅拌桩的优桩率达98%以上、优良率达100%,远超业主优桩率95%、优良率99%的既定目标。通过创新方案的应用,不仅提前预期计划一个月完成桩基施工任务,还获评“江苏省交通建设创新案例”。
“项目部按‘江苏标准’推进各项工作、得到业主单位的肯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已经成为我们进入新区域市场最硬核的管理优势。”崔振华自豪地说道。在轰鸣的机械声中,串联起鱼米之乡的东兴高速,正从这支团队脚下向远方坚实铺展。
供稿:东兴高速项目部
责任编辑:杜宇飞点赞航一,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