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李树雷一行到滨海北H2海上风电项目现场调研
6月27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树雷一行到华电重工总承包建设的国家电投滨海北区H2#400MW海上风电项目现场调研。公司党委委员、华电重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马骏彪陪同调研。
调研期间,李树雷一行深入滨海北H2项目施工现场,并在“华电1001号”海上风电自升式安装平台上,听取了项目经理关于滨海北H2项目的工程进展情况、安全质量管控及施工计划的汇报,观看了正在施工的86号风机的吊装作业。李树雷对华电重工滨海北H2项目部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希望项目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国电投海上风电,早日完成项目的建设。马骏彪强调项目部要高度重视海上施工的安全工作,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再接再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未来5年大数据或助风电度电成本下降30%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产业发展,能否抓住“工业大数据”这一机遇,实现转型升级?这一问题,业内人士始终在不断思考探索。
7月3日上午,在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工业大数据创新竞赛启动仪式上,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就“工业大数据推动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一话题与在场嘉宾进行了交流。武钢认为,能源与大数据的结合是当今经济与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正对此逐步达成统一共识。未来30年内,人类将逐步放弃化石能源,80%-90%的能源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武钢表示,在这场变革中,大数据不仅会影响能源消费方式,还会为能源供给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以风电为例,风电现在的度电成本较30年前已经下降1倍以上,性能提高了约50%。未来5年,风电度电成本将会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普及,再次降低30%。而风电性能也将会大幅提高。未来,风电将以低于火电电价的方式进入市场。”
风电作为当前中国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天然具备智能化的基因和数据运行积累的优势。“共建并分享运营数据,激发数据全部潜力,是风电行业乃至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应有姿态,将显著提升我国高端风电装备产业大数据利用水平。”武钢说。
武钢表示,期待探索如何将产业数据转化为产业资源与价值,推动大数据时代下的工业产业升级与革命,实现产品向服务的价值转型。进而推动企业构建数字化全球竞争能力,最终实现风电产业的升级,实现到2020年“风火同价”的目标。
“金风科技在全球拥有几万台机组制造和运行相关的数据积累,这些数据已成为推动风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目前,风电大数据作为金风科技战略核心资产,已成为金风科技推动风电产业转型过程中,实现价值留存和新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武钢透露,近三年来,金风科技以推动大数据与风电产业融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程。金风科技利用拥有的机组研发、制造、运行数据积累,重点建设风电数据资源池,打造国内风电领域领先的风电数据平台。
同时,金风科技已建立风电大数据分析平台,基于海量经验数据创新风电场设计与运营服务模式,提供资源评估、风电场选址选型、发电性能提升、智能运维等应用服务吊车,为全行业提供可靠的风电数据公共服务;通过开展网络协同制造,统一整合、存储、组织、管理和控制各种类型数据,实现贯穿风电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的协同创新。
借助工业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金风科技已建立智能化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过程涵盖产品定制化设计、精益化生产制造以及主动服务、预警和远程服务的智能服务。技术手段应用和运营模式创新,将大大减少企业运营和风电场运维成本,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发电效益。
“工业大数据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更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未来,金风科技将基于风电大数据进行业务和产品的持续创新,提供具有扩展性的产品和丰富的服务,向终端消费者提供更稳定、更清洁、更廉价的绿色电力。”武钢表示。
太重携自主研发5MW风电机组开启海上风电之旅
2017年6月22日,太重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5MW风电机组——TZ5000/153在太重滨海临港基地码头正式装船发运。太重5MW海上风电机组是在先后突破了海上风电机组总体设计、载荷计算、抗台风控制策略、海上风电防腐技术以及增速齿轮箱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目前国内叶轮直径最大、风场安全等级最高的5MW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太重跨入了高端风电装备自主创新的最前沿。
创新是一个企业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近年来,太重集团坚持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全面实施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先后完成了对煤炭与矿山机械、冶金机械、风电设备与新能源、工程机械与高端液压产品、轨道交通设备港口机械和海工装备等六大领域的创新驱动,其中一些产品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太重人坚持认为,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太重集团董事长王创民说,我们的灵魂就是创新,只有这样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研发新产品、抢占新市场,太重从来是提前谋划、及早动手。在这一“前”一“早”的推动下,太重靠着自主创新一举占领了风电装备制高点。
近年来,太重集团在稳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将风电设备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以风电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增速器系列开发等为突破口,创新技术路径,加大产品开发,迅速形成规模,抢占市场先机。2009年太重集团第一台1.5兆瓦风电机组研制成功并发往大同新荣风场,并成功调试并网发电,从此,从1.5兆瓦、2兆瓦、3兆瓦到5兆瓦,太重风电设备研发一年一个型号,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制造,当年并网发电”的太重速度。2015年在原来成功研制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太重自主研发完成国内首台套新型6兆瓦的风电机组,填补了我国大功率风电机组自主研发的技术空白。2017年6月,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首台海上5MW风电机组研制成功,展示了太重非凡的装备制造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标志太重正式进军海上风电市场,是历史性的跨越。
在技术创新引领推动下,太重是国内领先的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企业。目前,风电整机已产出1.5、2.0、3.0、5.0兆瓦等多种机型,具有GL(德国船级社)和中国船级社双认证,技术和质量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从最初的主轴、增速器,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整机,太重逐步向更高目标迈进。在华电、国电、晋能等用户单位支持和信任下,太重相继承担国内12个风电总承包项目,覆盖东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地,累计签订合同装机容量超过了150万千瓦,走出了一条装备制造与EPC承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也让用户享受到全方位的“交钥匙”服务。目前太重自行开发的风电场容量总计39万千瓦,到“十三五”末开发总容量计划达到300万千瓦,创造工业产值120亿元。
风电行业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是实现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2015年12月开工建设的太重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已被我省列为高端制造产业转型重点工程项目。该项目新增机架、主轴、增速器、电控系统生产及整机装配试验智能化生产线,将引入核心工艺设备,打造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预计2017年9月建成投产。届时,可满足年500台2~3兆瓦风机智能化生产的需求,追加工艺设备后,产能将提升至年1000台,实现年产值7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太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的样板工程,也将成为国内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又一跨越。
大唐四川风电项目突破11万千瓦
日前吊车出租,大唐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凉水泉、望江坪风电场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至此,大唐集团在川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1.6万千瓦。
望江坪和凉水泉风电场地处广元市利州区境内,望江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50兆瓦国电投海上风电,共安装25台2兆瓦风电机组,凉水泉风电场装机36兆瓦,共安装18台2兆瓦风电机组,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1.78087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5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71万吨。
望江坪、凉水泉风电项目是继芳地坪风电场后,大唐集团在广元开发的两个山地风电项目。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大唐四川发电公司紧盯精品创建主线,把紧节点,倒排工期,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在不到2个月时间将43台风机全部吊装到位,极大缩短了工期。同时,严抓严管安全和质量,加大各层面协调力度,坚持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管控,项目开工以来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有效确保了项目内控节点目标可控在控,实现了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移交的要求。
凉水泉、望江坪风电项目顺利投产发电,进一步提升了大唐集团在川清洁能源比重,同时助力了地方绿色发展。
墨西哥清洁能源将快速增长 风能增长12%
墨西哥《千年报》7月10日报道,墨西哥能源部数据显示,从今年开始,墨清洁能源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将分别以29%和12%的速度增长,水力发电增速则为1.4%。目前墨西哥共有17座太阳能电站,41座风能电站,发电量分别占全国的0.05%和3%。预计到2031年,墨全国发电量将接近456683吉瓦/时,其中54%将来自常规能源,46%来自清洁能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