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二局荣誉!中铁二局员工郭平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2025-07-10 20:04:10浏览:75 来源:吊车出租网   
中铁二局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全体工会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工会和劳动界的朋友们致以节日祝福!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此次大会共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测量专家郭平 凭借在工程测量技术突破、高精尖重难点工程建设及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现场接受表彰。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五年评选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杰出劳动者的最高褒奖与鼓励,代表着我国劳动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奋斗者。4月29日,举办劳模欢迎会,热烈欢迎全国劳模郭平载誉归来。 欢迎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汪海旺代表公司党政工团,向郭平表达了祝贺和慰问。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洪,集团公司本部有关部门、诚正公司负责人等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汪海旺为郭平送上了鲜花及慰问金,向郭平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一殊荣表示祝贺,并对他三十多年来坚守工程测量战线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他指出,全国劳动模范是我国劳动工作者的最高荣誉,此项荣誉的获得, 既是郭平个人职业发展的重大里程碑,也充分展现了的雄厚实力和企业形象 。汪海旺鼓励郭平珍惜荣誉,继续坚守初心、勇挑重担,充分发挥 “头雁效应”,带领团队在技术创新领域不断突破,为企业发展凝聚强大动能。 汪海旺强调,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级组织要落实劳模待遇和保障,做实做细劳模关心关爱工作;要深入一线挖掘先进典型,在全公司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借助技能竞赛、师徒结对等活动,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促进经验传承与技艺传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支撑。 欢迎会上,郭平同与会人员分享了此次进京接受表彰的见闻和感受,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他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组织的荣誉,属于每一位人。今后将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切实把荣誉转化为工作动力,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 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各项工作中。 当郭平的名字镌刻在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榜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工匠的登顶时刻更是一个个奋斗者的缩影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精度诗人”的世界 聆听钢铁与热忱交织的传奇经纬绘梦,用匠心测量人生坐标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三十一年如一日,这位扎根测量岗位的匠人,用全站仪的棱镜丈量过万公里山河——从铁路钢轨的精准定位到地铁隧道的蜿蜒延伸,从公路桥梁的贯通定位到城市轨道的精密布网,他绘制的坐标网覆盖了祖国交通建设的壮美蓝图。 全国劳动模范的勋章辉映着大国工匠的光芒,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殊荣里沉淀着技精于勤的执着,作为全国总工会第十八届执委,他不仅实现了技能等级与技术职称的“双封顶”突破,更以四川省首批首席技师的身份,将测量专业达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学术高峰。他就是来自测量中心、用脚步丈量大地的测量专家——郭平。 铁路之家,初心立梦 志向是成长的雨露,梦想是腾飞的翅膀。1974年,郭平出生在重庆铜梁的一个小乡村。父亲、姨父以及几位邻居长辈都是的老工人。从小耳濡目染,郭平对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 读小学时,老师布置作文,让大家写下长大后的理想。郭平没有丝毫犹豫就写下:长大后要当一名铁路工人。初中毕业那年,郭平前往南宁新运处机务段参加中考。在其中一间办公室门口,挂着一块写有“工程师”的牌子。长辈介绍说,办公室的主人毕业于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工作十分出色。那一刻,“工程师”三个字成为了郭平新的奋斗目标。 中考结束,郭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专线,他毫不犹豫地将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填在了第一志愿。进入学校的第一堂课,老师就告诉他们:学铁道工程的两大看家本领就是测量和制图。为此,郭平学习这两门课格外努力。1993年,毕业前夕,精测队到学校选人,郭平幸运地被选中,前往南昆铁路参与9392米的米花岭隧道控制测量实习。 当年的测量工作条件十分艰难,没有先进的GNSS,也没有便捷的全站仪,控制测量的导线只能靠人工一步步从进口翻山越岭测到出口。每天,郭平都要在山上进行十个小时以上的野外作业,中午就着山泉水啃几口干粮,下班时,天色已晚,他还要摸黑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下山。近30天的外业测量结束后,一同实习的两名同学都选择了放弃,而郭平却毅然坚持了下来。 成长之路,匠心绘梦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由于实习期间的良好表现,郭平如愿加入。参加工作后,郭平迎来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一座长隧道开工,布设测量控制网时,大家都满怀信心,但随着工程的推进,隧道越挖越长,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 郭平深知责任重大,工作中他格外认真仔细,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验算,力求不差一丝一毫。终于,在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后,迎来了隧道贯通的那一刻。郭平终于松下一口气,所有的疲惫和艰辛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31年来,郭平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京津、京沪、武广、向蒲、贵广、合福、成灌、西成、兰新、大西、成兰、杭黄、拉林、中老等铁路,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铁,和锦屏水利枢纽、盐田港三期、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等共计300余项重点工程的控制测量工作,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严谨、可靠的控制测量数据。他负责的所有工程测量项目,从未出现一例测量事故,2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等。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郭平决定提升自己,中专毕业第二年,他跳过大专,报考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本科函授进修。在长达5年半的时间里,他一边要应对长期流动的工作,一边要完成学业。最终,他不但顺利完成了学业,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第二届校长奖励基金”唯一的一等奖。 2011年,国家新开设注册测绘师考试,他积极备考,最终以高分通过,成为第一位注册测绘师。他还先后获聘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MRICS)。此后,他还评上了正高级高工和首席技师,实现了职称和技能等级双 “封顶”。 经纬纵横,矢志筑梦 宵衣旰食,执着事业。参加工作之初,郭平尝尽了测量工作的“苦头”,一条线路下来,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要靠测量人员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接桩选点走一遍、测量走一遍、放重要控制桩再走一遍。还有重测返工等不确定因素,常常需要多走好几遍。后来,交通条件和仪器设备逐渐改善,但工作量却成倍增加,压力和劳动强度并没有减少多少。 即便到了现在,洞外测量还是主要依靠卫星定位测量。为了选择一个观测条件较好的点位,测量人员常常要爬到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无论是高山大河,还是雪山戈壁,翻山越岭、爬坡攀岩成了他们的基本技能。风吹霜打、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在北方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他们要在户外待上一整天,啃着冻成冰块的牛奶,浑身冻得僵硬;在隧道内,他们一工作就是十二小时以上,累了只能靠在隧道边墙打个盹;在南方灌木丛林里艰难穿行,还要随时提防马蜂、毒蛇的袭击。 多年来,郭平长期奔波在外,由于四季不着家,总是缺席对家人的陪伴。亲戚和家人都劝他换一份更稳定、更轻松、收入更高的工作,甚至有其他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郭平心中始终执着于做一名优秀工程师的梦想,他从未想过离开测量岗位。他说:“测量工作虽然艰苦而且枯燥,但它是我最擅长、最热爱,而且是有着最深厚感情的一项工作,已深深印刻在我的人生奋斗坐标中。” 精艺赓续,创新追梦 劳动绘大美,技海创精艺。在测量领域摸爬滚打多年,郭平始终怀揣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并对技术创新和技能突破有着更高的追求。 面对复杂项目的测量挑战,郭平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成功优化控制测量方案100余份,解决诸多技术瓶颈,有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在一次大型桥梁工程的测量中,传统的测量方案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湍急的江流时难以推进,郭平带领团队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进行模拟实验,终于成功优化了控制测量方案。在高原铁路隧道施工测量中,郭平和团队利用无人机技术,有效解决了高原雪山特殊地形地貌的测量难题,并通过多项技术创新突破了高海拔测量技术难关,有力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郭平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余项科技成果奖、20多项授权专利、5项省部级工法、6项软件著作权,20余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其中4篇获得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篇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世景杯首届全国注册测绘师优秀论文奖。郭平主笔编写的《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专著入选全国总工会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这是对他多年来在专业领域钻研的最好肯定。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郭平从全国技术能手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当选中国工会第十八届执委,再到入选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每一份荣誉都是一份责任和激励。他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不断探索和突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技术工人的使命与担当,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山河为证,匠心不朽。郭平的故事,是测量仪上跳动的数字,是隧道深处永不熄灭的灯,是七十五年“开路先锋”精神血脉的炽热延续。当中国精度一次次刷新时代标准,当中国速度一次次改写人类极限,当中国铁路一次次到达世界之巅,我们致敬的不仅是劳模的勋章,是在祖国复兴事业征程上?镌刻的钢铁印记?,更是建设者以平凡铸就伟大的劳动精神。向每一位跋山涉水、追风逐浪,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赴与坚守中的奋斗者、劳动者致敬! 主办丨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来源丨工会,诚正公司 图片丨张鸿鹄编辑丨朱红洲、查忠明 校对丨曾成娜 初审丨吴国清终审丨郑宝霖、姜   帆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二局中铁二局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推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