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广州工程局二公司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在湖南省的崇山峻岭间
一条巨龙般的高速公路正在悄然延伸它就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炉慈高速公路 2025年9月29日,G59呼北高速炉慈段即将正式通车。在这条串联湘鄂两省、穿越武陵山脉的交通动脉上,中铁广州工程局青年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刃、以责任担当为盾,在慈利西互通、尖峰岭隧道、慈利隧道、长潭河溇水特大桥等关键工程中书写了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慈利西互通:立体枢纽的“青春指挥官”
作为炉慈高速终点与常张高速、呼北高速慈利至张家界段的交汇枢纽,慈利西互通承担着“南北通衢”的重任。七标段青年工程师团队通过BIM建模技术,将匝道曲率半径优化至设计极限。面对A匝道桥300米半径弯道、4%-5%超高坡度的施工难题,青年突击队研发“智能架梁定位系统”,通过激光导向与液压微调技术,将48片预应力T梁架设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2023年10月,该匝道预制梁架设提前15天完成,为后续物料运输打通关键通道。
尖峰岭隧道:地质迷宫的“破壁者”
尖峰岭隧道是炉慈高速全线最后一座隧道,左幅长2190米、右幅长2182米,最大埋深240米,最小埋深仅2.65米。隧道穿越砂质页岩、粉砂岩破碎带。
团队创新采用“超前管棚+双液注浆”工艺,将日进尺从0.5米提升至3米。2023年8月3日,隧道右幅提前28天贯通,其进口连接长潭河溇水特大桥、出口直通慈利西互通,真正实现“桥隧路涵”立体连通,节约物料运输成本超40%。
长潭河溇水特大桥:云端架梁的“科技先锋”
主跨280米、主塔高211米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长潭河溇水特大桥。“我们让大桥有了‘数字心跳’。”现场施工员演示的监测系统显示,128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应力、温度等数据。在主梁悬浇施工中,团队创新的“塔梁同步施工技术”,通过增设安全防护平台,大大缩短工期。截至通车前,项目已申报发明专利25项,其中10项获国家授权。
数据印证发展潜力: ? 时空压缩:常德至张家界车程从2.5小时缩短至1小时;
? 产业联动:沿线杜仲、柑橘等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降低40%;
? 技术传承:发明专利共计25项,已授权证书16项。
作为湖南省规划的“七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炉慈高速通车运营后,将加速湘鄂两省旅游资源联动,串联长江三峡、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等旅游胜地,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推进周边乡镇融合互动,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不仅修了一条路,更架起了一座青春的桥。”当第一辆车驶过炉慈高速,车窗外的青山绿水间,一群身着反光背心的青年正进行最后的巡查。他们用青春丈量大地,以匠心铸就通途,在武陵山脉的褶皱里,刻下了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印记。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彰显了青年一代在大型工程建设领域的杰出贡献与非凡创新能力,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树立了青春标杆。
在未来的日子里炉慈高速将成为湖南省西北部的
重要交通枢纽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
新的活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铁广州局二公司广大团员青年
在积极投身项目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接续奋斗、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智慧和力量!图 片 | 王祥志
编 辑 | 范凌滔 彭汇鑫
初 审 | 李文杰
终 审 | 吴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