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冰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 410100
摘 要:通过吊具试验台进行疲劳试验,研究吊具旋锁的疲劳寿命。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旋锁应力,再根据S-N疲劳曲线估算旋锁的理论寿命。建立一套准确可靠的疲劳评估模型,根据该寿命评估模型,优化设计旋锁结构,提高旋锁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集装箱吊具;旋锁;疲劳试验;疲劳寿命;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U653.9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85(2020)19-0076-05
0 引言
旋锁装置是集装箱吊具的关键结构,其疲劳寿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使用。集装箱堆场经常出现吊具旋锁断裂导致集装箱跌落的安全故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安全事故。因此,准确的评估旋锁的疲劳寿命,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旋锁使用寿命,是事关集装箱设备使用安全的关键课题。为了保证设备安全,生产厂家往往要求客户在使用3 000 ~ 5 000 h 更换旋锁,但并无理论依据,过早更换造成配件浪费,过迟更换则有安全隐患。
为了准确评估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吊车出租,通过建立疲劳试验台对实物进行1:1 的疲劳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旋锁应力,再根据S-N疲劳曲线估算旋锁的理论寿命。将疲劳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结合,总结一套方便可靠的寿命评估方法,应用于旋锁的优化设计,并为准确地评估旋锁的更换周期提供依据。
1 旋锁的结构说明
吊具旋锁由旋锁杆件和旋锁螺母组成。旋锁杆件为整体锻件,其底部锁钩与集装箱孔接触,承受集装箱的重力,顶部为M36 普通螺纹,螺母底部受吊具支撑。结构如图1 所示。
(a) 整体装配模型
(b) 旋锁螺杆模型
图1 集装箱吊具旋锁结构
2 疲劳试验
2.1 试件材料
旋锁材料为42CrMo,调质处理,抗拉强度1 080MPa,屈服强度930 MPa。 材料的疲劳特性S-N 曲线缺乏试验数据时,可通过经验公式进行拟合。根据相关文献及长期实践[2],可根据材料的抗拉强度计算出N0=1×106 次的疲劳极限
式中:σ-1 为对称循环应力疲劳极限,σb 为材料抗拉强度。
材料疲劳特性S-N 曲线的函数式为
式中:m 为材料常数,母材取m=5.3;r 为交变应力的应力比,对称循环应力r = -1;σi 为有限寿命的疲劳极限应力;Ni 为应力作用的循环次数;C 为常数值。通过式(1)、式(2)能拟合出不同钢材的S-N曲线,计算得出钢材42CrMo 的疲劳极限为385 MPa,拟合其S-N 曲线如图2 所示。
图2 钢材42CrMo 疲劳S-N 曲线
2.2 试验载荷
为了缩短疲劳试验周期,施加比实际疲劳工况大的载荷,再通过当量载荷等效计算将试验次数转换为实际疲劳工况的次数。基于材料疲劳S-N 曲线的不同载荷等效作用次数计算
式中:m 为材料常数,母材取m=5.3;F1 为试验加载载荷;F2 为实际疲劳工况载荷;N1 为试验次数;N2为等效疲劳工况次数。
根据统计结果,吊具下疲劳载荷为28 t,采用吊载35 t 做加速试验,等效次数与试验次数的关系为N2=3.05N1。吊具有四个旋锁,吊载35 t 集装箱试验平均每个旋锁的载荷为10.9 t。
2.3 试验结果
根据集装箱吊装作业工况,建立了吊具疲劳试验台,如图3 所示。疲劳试验的一个工作循环为:从地面以250 mm/s 的速度起升35 t 载荷,离地0.5 m 高,停顿2 s,再以同样的速度将载荷放到地面。每台吊具装4 根旋锁,若其中一根断裂,记录其总试验次数,更换新旋锁后试验,第二根断裂旋锁同样记录其总吊载次数。试验累计断裂了10 根旋锁,数据如表1 所示。
图3 吊具疲劳试验台
注:等四列的等效寿命按每小时吊载20 箱计算。
通过试验结果列表可知,旋锁的寿命范围在22888 ~ 45 929 h,平均寿命为吊载28 t 载荷33 000 h。10 根旋锁断裂位置全部为退刀槽上方的第一圈螺纹,如图4 所示。
图4 疲劳试验断裂的旋锁
3 有限元疲劳寿命计算
3.1 有限元模型
建立旋锁螺杆及螺母的三维几何模型,M36 螺纹均采用螺旋扫描切除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定义螺母螺纹与螺杆螺纹的接触对,使螺杆的载荷通过接触对传递到螺母上,约束螺母下底面,在螺杆锁头上表面施加载荷。模型整体网格2 mm,螺纹网格局部细化0.5 mm。集装箱载荷35 t,由4 根旋锁承受,考虑起升动载系数1.25,则每个旋锁载荷为10.9 t。
(a) 局部放大
(b) 整体模型 (c) 网格划分
图5 旋锁有限元模型
3.2 应力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螺杆最高应力位于螺杆底部第一圈螺纹上,最大应力676 MPa。从应力图中可知,螺纹应力变化非常大,第二圈应力507 MPa,第三圈骤降到272 MPa,可见螺纹的载荷主要集中在前两圈。
(a) 整体应力图
(b) 局部放大图
图6 旋锁应力图
3.3 理论寿命计算
旋锁的材料为42CrMo,σb=1 080 MPa, 根据经验将式(4)、式(5) 拟合, 母材疲劳极限σ-1=385MPa,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疲劳极限考虑1.34 的安全系数,则计算疲劳极限为[σ-1]=287 MPa。对于吊具旋锁,应力循环特性为脉动循环,r=0,开裂位置的应力特性为拉应力,应用Smith 公式计算疲劳极限为σ0=421 MPa。根据S-N 曲线,676 MPa 作用的计算寿命为1.6×105 次。按20 箱/h 转换为28 t 疲劳载荷等效寿命为24 000 h。该计算值在疲劳试验结果的寿命范围中。
4 优化设计
4.1 改进方案
根据试验与有限元结果二手吊车,得出旋锁疲劳寿命最薄弱位置为第一圈螺纹处。为了改善螺纹牙上载荷分布不均程度,分别采用两种方案进行结构优化。如图7,方案一为悬置螺母集装箱吊具锁头,将螺母底部一段切除形成台阶,通过垫板传递载荷到中部螺纹。方案二为环槽螺母,将螺母底部开环形槽,螺母底部承受的载荷被传递到螺纹中部螺纹。
(a) 优化方案1
(b) 优化方案2
图7 旋锁结构优化方案
4.2 理论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螺杆的应力分布。从应力图中看出集装箱吊具锁头,两种优化方案各圈螺纹的应力分布较均匀,方案1 第一圈最大应力485 MPa, 第二圈应力439 MPa。方案2 第一圈最大应力501 MPa,第二圈应力457 MPa。参考第3 节理论计算方法,得出疲劳寿命分布为47 017 h 和39587 h,较原结构提高了近2 倍。
图8 旋锁结构优化方案应力
4.3 试验结果
综合考虑制造成本和试验成本,选取第二种方案进行试制及疲劳试验。试验过程中总共断裂了6 根旋锁,结果如表3 所示。
通过试验结果列表看出,改进方案2 旋锁的寿命范围在43 182 ~ 65 613 h,平均寿命为吊载28 t 载荷52058 h。疲劳寿命较原结构提高近60%。
5 总结
1) 通过疲劳试验表明,调质处理合格的42CrMO 旋锁吊载35 t 集装箱使用寿命不低于15 万箱次,等效于吊载28 t 集装箱45 万箱次,常规港口可在20 000 h 更换旋锁。
2) 旋锁寿命薄弱点为第一圈螺纹处,通过悬置螺母与槽型螺母方案可将载荷传递到第二圈及以上,让螺纹受力较为均匀,显著改善螺纹应力集中情况,提高疲劳寿命。
3) 有限元法计算结构应力,再根据S-N 曲线名义应力法计算疲劳寿命,结果与实际测试较吻合,可通过该方法评估结构疲劳寿命,减少疲劳试验花费昂贵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释义与应用[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周传月,郑红霞,罗慧强. MSC.Fatigue 疲劳分析应用与实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 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7608-1993 code of practice for Fatigu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steel structures[S].
[5] prEN 13001-3-1Cranes - General Design - Part 3-1 Limit States and proofcompetence of steel structure[S].
[6] 马少俊,胡本润. 金属材料疲劳极限估算的多参数经验公式[J]. 机械强度, 2010,32(6)993-996.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