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凡与扇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文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文博
巍峨祁连,茫茫戈壁。在河西走廊西端广阔的戈壁沙漠上,高耸的风力发电机迎风而立。巨大的叶片随风旋转,无穷无尽的风能不断转化为电能中材科技风电叶片,照亮千家万户。
6月24日,全国首个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落成。这一骄人成绩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的风电建设者,他们坚持在沙漠和戈壁的潜心探索和默默贡献。刘金凡就是其中之一。
正在进行数据分析
2009年,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刘金凡走出大学,投身于自己热爱的风电设备制造。这项工作持续了12年。
盛夏时节,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吊车,工人加班加点生产,一片忙碌的景象。刘锦凡虽然怀孕了中材科技风电叶片,但依然坚守岗位,仔细检查每一片扇叶。叶片内部空间小,检查工作需要从叶片根部爬到三十、四十米的地方。狭小的空间增加了刘金凡工作的难度,但她却一天天爬在刀刃上做数据采集……
刘金凡仔细检查了扇叶内部的每一个部分
“作为质量管理工作者,我是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质量控制的责任人,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刘金凡说道。
为了把工作做好,刘金凡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自学了很多专业技术知识,并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积极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逐渐成长为高技能工人技术员。”,创新工作的带头人。
“吃苦耐劳是党员的‘试金石’。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一定要勇于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这是刘金凡常说的一句话,实际工作中的她也始终如一。兑现这个承诺。
刘金凡和她的团队
在刘金凡的带领下,她的团队完成的主梁工艺改进每年可节省150万元以上的成本,负责的模型通过优化工艺节省了100万元以上。她积极推广优质芯材切割等新技术,采用模具水循环冷却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从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吊车公司,到风电叶片生产技术员、质量主管、开发改进工程师、样板组组长、制造部经理助理,刘金凡一直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并积极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执着的敬业精神在生产线上奋力拼搏。先后荣获“酒泉5月1日妇女奖”、“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刘金帆以踏实敬业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知识型技术工人的辉煌篇章,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西北风电戈壁铁娘子” .
刘金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资料图)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