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统计》,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首次达到2351吉瓦,占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容量。,风电持续扩张,发电量564吉瓦,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一匹黑马。
作为风电家族中的一员,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海风资源稳定、发电量大的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在海上风电技术不断向国际水平上升的背景下,具备了作为核心动力源之一争夺全球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海上风电潜力巨大
陆上风电目前已达到技术成熟和稳步发展的阶段,可以在不弃风的情况下实现平价上网。放眼世界,海上风电受限于高科技和高成本投资。虽然比陆上风电起步晚,但由于其稳定性和发电量高的特点,逐渐受到欢迎。
海上风电虽然与陆上风电在同一条线上,但对技术和产业的要求更高。
据有关专家介绍海上风电发展趋势,海上风电具有风电工程与海洋工程相结合的特点。这不仅需要巩固风电技术,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海洋工程技术。其次,鉴于台风和海上防腐问题的客观存在,海上风电项目对风机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此外,海上风电的发展还依赖于特种船舶的设计开发、高压海底电缆的铺设和安装等设备。由于海上风电离陆地较远,后期维护也比较困难。简而言之,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也更加昂贵。由于海上风电的海洋工程性质,海上风电在项目初期、建设期或运营期的复杂性和成本均超过陆上风电项目。据相关数据显示,海上风电设备及安装工程约占总成本的19%-20%,而这一用于陆上风电的支出同比仅占2%-3%。风电场的运维工作量与陆上规模差不多。风电场的2-4倍。
但海上风电利用小时数高于陆上风电吊车公司,发电优势明显。陆上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2200小时,海上风电利用小时数一般根据资源条件不同而不同,但平均利用小时数可达3000小时以上。而且海上风电场基本建在离海岸100-200公里以内,靠近负荷中心,降低了输电损耗,而且一年四季都有风,非常适合电力负荷中心的需求。
据专家介绍,随着技术进步、单机规模不断扩大、风电更强劲稳定、利用小时数更高,海上风电的发电优势将更加显着,加上投资成本逐步降低。 ,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将变得非常广阔。
从装机容量来看,虽然2016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略有下降,但2017年全球海上风电吊装量恢复了积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新增装机量达到4. 3GW,实现突破。创历史新高,截至2017年底吊车公司,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8.81GW。其中,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16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79GW。
海上风电的国际格局
欧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产业市场,也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有英国、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其中,英国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国家,拥有海上风电项目31个,并网发电机组1753台,累计并网容量6835MW。自2012年以来,德国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风电工程市场,其政府机构也明确表示,必须在该国开展新能源转型工作,加大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力度。截至2017年,德国拥有海上风电项目23个,并网发电机组1169台,
中国海上风电技术虽然在国际竞争中强于美日韩,但与欧洲领先的技术相比,仍处于劣势。
目前,欧洲招标单位已从6MW过渡到7-8MW。预计到2020年,试验机型将达到12-14MW的水平。与欧洲相比,我国仍处于4MW为主的时代。5-7MW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到2020年,我国海上新增装机容量可能进入8-9MW为主的阶段。预计到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也将迎来10MW时代,但总体上与欧洲还有3年左右的差距。
尽管与欧洲相比,中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但中国正在加速追赶。海上风电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接近欧洲。两者的专利申请量分别占29.5%和3<@。7.8%,我国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原创大国。
中国海上风电起航
相关资料显示,近海海域水深5米至25米,海拔50米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水深5米至50米,装机容量70海拔米约5亿千瓦。.
如果按照一个家庭年用电量2000千瓦时估算,该电源将支撑近350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足以支撑山东省居民的年用电需求。
中国海上风电的启动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得益于欧洲海上风电开发的成功经验。2007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得到大力发展,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7-2009年是我国海上风电项目试水阶段。2010-2013年是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示范阶段。2014-2015年是我国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建设的阶段。2016年是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阶段。
2010年初,中国第一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由国家能源局发起,标志着我国第一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启动。然而,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的最低中标价与陆上风电最高上网标杆价几乎持平0.61元/kWh。
2014年6月5日,为促进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发展,鼓励优质资源优先开发,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首次规定了海上风电标杆电价。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调整光伏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确定海上风电项目标杆上网电价为85元/ KWh,潮间带风电项目标杆。上网电价0.75元/KWh,明确海上风电上网电价不变。
国家大力支持海上风电价格对标,极大地推动了能源供应革命。对如期实现上网平价,缓解补贴资金缺口,合理引导负荷集中地区新能源投资具有深远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项目14个,核定容量4070MW。2016年同期增长97%,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占比14.8%,仅次于英国和德国,中国成为第三大市场世界海上风电。据CWEA统计,2018年,我国新批海上风电项目45个,核定容量17837MW,分布在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其中福建和广东的获批产能最大。
我国《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江浙闽粤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四省海上风电建设规模将达到100万千瓦以上。风电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超过500万千瓦。
各地积极响应能源局号召,整合区域资源,制定全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和相应支持方案。据统计,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山东、上海、河北、辽宁等9个省市已出台全省规划。预计到2030年,海上风电并网总容量将达到96.12GW。
海上风电资源禀赋优良。在用电量快速增长、火电装机进一步走弱、电力缺口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海上风电有望在未来成为常规能源的有效补充,将发挥在我国的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