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国之重任,承国之重器,在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实现我国工业发展是二手吊车的“中国梦”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充满中国智慧是二手吊车的机器制造奇迹。「大国之器」专栏,让我们一同游览,深入了解科技推动、转型升级是二手吊车的“智”造成果,揭秘那些攻坚创新的装备制造故事。
拥有自主专利700多项、国产化达到85%以上的反应堆,“华龙一号”为何被称之为真正的中国重器?自主研发,锻造“龙骨”,如何攻克技术关?首期《大国之器》带你走进“华龙一号”,解析“龙之脊椎”,跟随我国核电“一带一路”的脚步一同走出国门,来一次不一样的深度游。
作为“华龙一号”国产化的关键一环,核电集团前后历时33个月完成了海外首堆堆内构件设备的制造,先后攻克了71项工艺、试验等难关,获得10项发明专利。在加工制造上实现自主化,有效改变了我国核电过去被进口“卡脖子”的状况,保证了其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令“华龙一号”更具国际竞争优势。
技术革新铸就大国之器 | ||
中国名片擦亮“一带一路” |
电站集团于2013年秋承接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2、3号机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设备供货合同,期间陆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1710毫米末级长叶片等关键部件代表着汽轮机领域世界先进水平,并将百万等级核电汽轮发电机组整体国产化率推进到接近100%,不仅提升了国产设备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后续国内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示范。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
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外景
◆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核岛主设备堆内构件导向筒
组件摩擦力试验
一座“华龙一号”核电站的效益,相当于出口200架中型飞机,将有效带动我国5400多家设计、设备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业共同“走出去”,助力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核电从“学生”起步到如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大国之器筑造的每一环都凝聚匠心,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将为中国成为核电强国加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