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难度与人类登月齐名,铁一师穿越“禁区”筑造“奇迹之路”

2021-09-15 18:07:36浏览:475 来源:吊车   
核心摘要:难度与人类登月齐名,铁一师穿越“禁区”筑造“奇迹之路”

党史回眸


1944年9月15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建立各抗日党派民主联合政府是二手吊车的主张。





成昆铁路我国第一条全线一次采用内燃机车牵引是二手吊车的一级干线。它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曾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是二手吊车的三大奇迹”

成昆铁路起自四川省成都市,止于云南省昆明市,建筑里程长1083. 32公里,运营里程长1100公里,过桥梁991座,穿隧道427条,沿线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成昆铁路线路图
该铁路由中铁十一局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等10余家施工单位,以及沿线地区民工共30万人参与建设铁一师施工的管段位于成昆线南段,一 (平浪)昆(明)段和新(江)黄(瓜园)段。一昆段长78.06公里,新黄段长43.0公里,分别于1965年第二季度和1967年第二季度开工,1966年12月和1969年9月铺轨通过。其中,碧鸡关隧道、密马龙5号大桥、拉旧大桥、新房子3号大桥为管段重点工程。
截至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铁一师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063.7万立方米,隧道50座,桥梁118座,涵渠256座,正线铺轨172.82公里,站线铺轨53. 74公里,房屋41384平方米,通信1850对公里,完成投资43042.54万元。

铁一师是如何在“禁区”内创造奇迹,让天堑变通途?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铁路建设新工装设备首次投用

创新引领技术革命热潮



液压钻臂式凿岩台车

在成昆铁路蜜蜂箐2号隧道施工中,铁一师创造性地使用日式液压钻臂式凿岩台车全断面开挖、毫秒电雷管爆破、锚杆喷混凝土支护等新技术提高工效,创造了平均月掘进168.3米,最高月掘进205.8米两项成昆线记录。而当时施工采用的日式液压钻臂式凿岩台车全断面开挖开辟了全铁路系统使用全断面凿岩台车的先河,对之后同类型隧道施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铁一师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主要得益于他们多次开展劳动竞赛,激发了战士们的劳动热情,并通过在施工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掀起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热潮:

他们在路基土石方施工中采用大中型爆破和机械化施工;

在隧道施工中推广采用锚杆挂网临时支护,空压机站自动控制,全断面凿岩台车掘进等;

在桥梁施工中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整体吊装模板……在劳动竞赛的“加持”下,他们利用多项技术革命成果,快速高效地推进了施工

蜜蜂箐2号隧道全断面开挖洞外场景





在“烂洞子”里创记录

你们为铁道兵争取了光荣



“这是特大塌方,采用常规的清除办法是行不通的,我们掌握不到它的塌量有多大,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清理,而且就目前情况看,它还极有可能是‘通天’塌漏,是个塌碴的‘无底洞’。”

“将塌体视为极松软的地层而重新开挖,穿过塌体。” 

 碧鸡关隧道进口
碧鸡关隧道位于成昆线南端,是一昆段乃至全线的南大门,全长2282.07米,沿途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软硬变化交替频繁,个别地段风化松散,地下裂隙水比较丰富。截至1966年2月隧道主体工程竣工,隧道内共发生塌方177次。

碧鸡关隧道导坑里搭支撑排架

在1965年的一次施工中,隧道进口上导坑曾突然发生大塌方。坍塌下来的巨量塌碴,将整个导坑堵塞。关键时刻,铁一师做出了如上决定。他们通过强化塌方两端的衬砌和支撑加固工作,使用先棚后挖法开挖导坑,导坑开挖后立即分节扩大、打拱等手段,安全穿过了塌体。

朱德与铁道兵

“你们在‘烂洞子’里创造了百米成洞的纪录,为铁道兵争取了光荣!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要与帝修反争速度抢时间,克服困难,提前完成任务!”196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到西南铁路工地视察,当他了解到,碧鸡关隧道地质不好,塌方频繁,但是本月还首创百米成洞的纪录时十分高兴,前往隧道掌子面与施工中的战士们一一握手问候。

成昆铁路建设

1965年4月,碧鸡关隧道出口首创百米成洞;5月进口实现百米成洞,出口成洞突破百米达150米,继而进口先后6个月保持成洞百米以上,出口连续8个月保持成洞百米以上。施工中,他们还创造了洞内爬坡道、棚子梁栈道运输混凝土,调车盘、无心道岔、钢枕轨节等施工方法和小型机具。总结了《关于隧道施工的组织指挥》《电动装碴机的使用》《电动空压机的安装与使用经验》等10篇具体经验。其施工经验在全师范围内推广应用。



大锤、铁锹打“前锋”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我们目前除了旧式风枪之外,没有其他的隧道施工机械设备。”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

全长2497米的白虎山隧道,是成昆线南端的长隧道之一。隧道建设初期,没有施工的机械设备,战士们利用现有的大锤、十字镐、圆头锹,以及购买和收集的板锄、条锄、钉耙等旧农具打“前锋”,拉开了隧道施工的序幕。

白虎山隧道建设者肩扛铁锹、大锤上“战场”

“白虎山隧道施工前期,要说我们唯一的新工具,那便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马奎福在洞口自支铁匠炉打造出的巴掌大的桃型锄。”

“在隧道内施工的指战员,进洞时是‘小白脸’,出洞是‘大花脸’,浑身上下是灰黒灰黑的,只有两只眼睛转动时才透出两个白点。”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指战员们真是在‘打仗’啊。那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任务,特定的目标,作为军人,‘军令如山’,即使处在枪林弹雨下,也要往前冲!”

……  

回忆起白虎山隧道施工,老铁道兵们心潮澎湃。

密马龙5号大桥最高桥墩

镜头转向密马龙5号大桥施工现场。此时混凝土灌筑正进入高潮时期,60来米高的摇头扒杆,突然不转了。“60多米高,这可如何是好?”“我来上!”战士胡兴杰站了出来。他艰难地攀爬着60米高的摇头扒杆,由于刚下过雨,扒杆又溜又滑。他滑下来,又往上爬。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再一次重来,他终于爬到了上面。爬在扒杆上,脚无蹬处,手无抓处,在困难重重,危险万分的处境下,胡兴杰用双腿紧紧夹住扒杆,英勇无畏地奋战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故障,修好了被钢丝绳卡住的滑轮,摇头扒杆开始正常转动。

“一团一连是登高英雄杨连第生前所在连,将密马龙大桥的建造任务交给他们,我们放心。”密马龙5号大桥全长227.42米,是成昆铁路南端铺轨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也是成昆铁路上最高的大桥。其中3号墩高56米,比当年杨连第登高的陇海线八号桥还高11米。铁一师决定将该大桥的施工任务交给一团一连。

杨连第连的战士们

虽然已是初春,但山区寒邪不退,有时水上结着薄冰。战士们忍着身上皮肤像被冰割裂一样的疼痛跳入冰水中排除石块。遇到搬不动的大石块,他们还要潜入水中,把一包包炸药塞进巨石底下爆破;有一位小战士在晚上入睡前检查一天的工作时,想起了钢塔架上可能还有一颗螺丝忘了拧紧,于是他摸黑跑到工地,爬上四十多米高的钢塔架,把那颗没拧紧的螺丝拧紧,回来后已经凌晨两点多钟了……在密马龙5号大桥施工中,涌现出了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也锻造了诸多的“英雄成绩”:混凝土灌注速度由每工班25立方米提高到45立方米,工班人数由70人减少到32人,立模速度由3天一节提高到16 小时立一节……

密马龙5号大桥工地教育

1966年1月密马龙5号大桥胜利完工,保证了成昆铁路南端的按期铺轨通过。杨连第连的战士们学英雄、做英雄,在成昆铁路上又创造了新的登高纪录。




莽莽成昆路 巍巍铁军情

在浴火淬炼中绽放“精神之光” 




胡清碧操作电爆破

小同志,在哪里修路?

成昆铁路。

干什么工作的?

在全断面开挖隧道负责电子爆破。




时至今日,胡清碧还忘不了当年作为中共九大的代表,周恩来总理同自己亲切交流的画面。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的她早已耳鬓斑白,皓首苍颜,但回想起军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她仍旧心潮澎湃,感念深切。


胡清碧是铁道兵一师的工程师,爆破专家,中共九大代表,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于1965参军入伍,从此随部队转战南北19年,先后参与了成昆、襄渝、兖石铁路的建设,于1984年转业离开部队。“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我们铁道兵战士奋战蜜蜂箐2号隧道的场景时,我都难以忘怀!”谈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会战,胡清碧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蜜蜂箐2号隧道。

胡清碧(左二)指导施工

1966年,铁一师担负的成昆铁路一昆段工程,进入最为紧张的决战阶段,而蜜蜂箐2号隧道作为决战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工程之一,让老铁道兵们吃尽了苦头。蜜蜂箐2号隧道全长1338米,在成昆线虽算不上长大隧道,但因其出口石质坚硬难以掘进而“远近闻名”。

凿岩台车进行钻眼准备

为打通隧道前端几百米的“顽固”地带,他们创造性地采用全断面凿岩台车、毫秒电雷管爆破、锚杆喷混凝土支护等新技术提高工效,最终抢在11月底贯通了隧道,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

奋战成昆铁路

据胡清碧回忆,为了按期打通隧道,她和战友们在连续四五个月的时间里,每天4班倒,连轴转,没有休过周末和节假日。而某夜凌晨,那场突如其来、惊心动魄的泥石流,给了他们重重一击,灾难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但同志们化悲痛为力量,一边寻找、掩埋烈士遗体,一边擦干眼泪,清除淤泥,擦洗机具,迅速投入到施工中,他们用行动挑起了遇难战友留下的担子。“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深深体验到‘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精神。”胡清碧说。

战士风餐露宿

战士紧握风枪打豺狼

西工指副司令员郭维城、政治部副主任张治安在《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文中回忆道,在千里铁路的工地上,指战员们边安家边做施工准备。他们在大渡河、金沙江滩上搭起草棚,在深山野谷里砌石垒灶,在高山顶上修起悬空的便桥。工地的公路便道没有修通,筑路战士就肩挑人抬,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大桥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们“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一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这是老铁道兵们奋战成昆铁路的真实写照。

黄瓜园烈士陵园

成昆铁路平均每公里大约有两名筑路者牺牲,沿线建有22座烈士陵园,仅攀枝花到昆明不到300千米的铁路就牺牲了525人,这不仅是一条铁路,更是一部壮烈的史诗!

成昆铁路全线通车
经国家验收评定“工程质量良好”,1971年1月1日交付成都、昆明局接管运营。成昆铁路是西南地区的铁路网骨架,对开发西南资源、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起,成昆铁路复线开始分段建设,中铁十一局再次披挂上阵,在成昆铁路复线先后参与了三段铁路的建设,主要涉及永广段、米攀段、峨米段的部分工程。作为铁道兵的“后裔”,中铁十一局人将继续怀揣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红心”,铭记忠诚,承载信仰,延续希望,让“成昆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全国首例墩中转体桥——成昆复线龙川江三线大桥

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发展升华到“坚守实干、创新争先”
一代代“中铁十一局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赓续“成昆精神”


供稿:侯  利  张  婕  李红辉(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编辑:杨  鹏 

推荐阅读


 

 9月17日,这部电影等你去打卡
 

 鏖战襄渝线,千山万壑筑坦途
 

 2021武汉企业100强发布!来看中铁十一局最新排名
 

 这,就是中铁十一局

 

 惊艳!中铁十一局2020版宣传片震撼来袭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新朔铁路运输处持续大干集中修

上一篇: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今年长三角铁路基建投资预计750亿元以上 “十四五”期间达1万亿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