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超世经上海报道
随着全球首台100%国产全地面起重机在江苏下线,徐工实现了“登上珠峰”、“再创佳绩”的目标。
11月16日,在位于江苏徐州的全球最大起重机5G智慧产业园,代表中国超级起重机技术创新成果的徐工XCA1800和XCC2000一起亮相。是装备制造业迈向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发布硬核科技创新产品,徐工此前还荣膺“2021年全球移动式起重机制造商10强”榜单第一名和ICM20“全球最大起重机制造商”排行榜。在后一份榜单中,它凭借2020年56.6亿美元的销售额实力,从去年的全球第四位一举跃居榜首。
徐工股份有限公司、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
表示:“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徐工都将坚定不移地实现‘高质量、高效、高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徐工始终坚守行业初心,代表中国工程机械向全球行业珠峰发起冲击,高质量征战‘世界总决赛赛道’。”
C系列新品国产化率100%
同日,多款新品发布,零配件100%国产……徐工作为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正在向市场发起猛烈的产品攻势。
11月16日现场,代表中国超级起重机技术创新成果的徐工XCA1800(庆丰3号)和XCC2000(庆丰4号)一同发布,将“开创全球风电装机新高度”。助力世界新能源建设倍速增长,为中国制造注入澎湃动力。”
据徐工介绍,此次实现100%国产化,新推出的5款C系列起重机作为高端全地面起重机国产化的里程碑式产品,彻底颠覆了“国产”魔咒。没有核心的中国”。在起重性能、动力性能、智能化水平、操控水平等方面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6款百吨级C系列新品现场表演螃蟹走姿,引发外界关注。
“每辆车的轮胎转动角度基本一致,走斜走直,就像螃蟹横向爬行一样。” 徐工称,这充分“展示了徐工全地面起重机独创的多模式驱动技术,给人轻盈如燕的感觉”。一种新的感觉”。
此外,徐工还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全球首台插电式双驱混合动力起重机XCT25_EV。这款产品凭借加速行驶、超低噪音等新能源优势“吸引客户频繁互动”。据悉,该产品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率先在全球建筑起重机领域打破能源技术壁垒,实现了新能源在重型机械行业尤其是起重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
不仅如此,徐工还发布了起重机行业首个《徐工起重碳峰值与碳中和宣言》。徐工表示,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主动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和担当,率先在行业内提前实现“碳峰值”,努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将与客户更紧密地合作,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砥砺前行。
“以徐工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坚守主业,持续深耕,自主创新成果丰硕,重大技术装备成绩突出,绿色发展成效显着,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耐久性进一步提升,多项技术突破实现国内首创,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领先世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说。
持续提升技术领先优势
多款突破性产品发布的背后,是徐工在技术创新上的“长胜”。
徐工机械副总裁、起重机械事业部总经理孙建忠在发布现场表示,今年以来,“徐工在百米超吊性能、重载等技术方向上不断攻坚克难。负荷转移、安全控制、精准控制,创新百花齐放。
相关资料显示,在徐工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得零部件者得天下”。徐工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徐工积极对重要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国产化替代,“传动、液压核心零部件等创新项目不断收获新成果,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部分产品独立配套率持续提升”。
据徐工介绍,早在2010年左右,徐工起重机就开始大规模实施国产化战略。此后五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徐工50吨以下起重机产品基本实现国产化;到2018年,300吨以下产品基本实现国产化。
相关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徐工起重机,徐工移动式起重机就获得国内专利授权44件,累计获得国内有效专利1272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804件;9项海外发明专利授权,累计51项海外发明专利,“行业领先”。
“徐工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 王敏说,“我们现在拥有5个全球研发中心,行业第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行业唯一的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王敏进一步介绍:“今天,经过徐工4000多名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技术创新水平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并逐步实现与欧美、日本竞争对手的平行和超越。也正是基于此,我们今天才能够在这里看到徐工制造出的这么多震撼人心的重型武器。”
在创新科技的引领下,徐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徐工机械的业绩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徐工机械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36.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6.1亿元徐工起重机徐工起重机➤全球起重机榜单冠冕背后:徐工“颠覆‘无芯中国造’”魔咒,同比增长89.4%。其中,三季度,徐工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16.5%。
更值得关注的是,11月8日,徐工吸收合并徐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江苏省国资委批复。浙商证券分析师认为,“新徐工”的营收规模有望成为国内最大。同时表示:“工程机械作为我国当前的优势产业,在完成进口替代后,我国主导产业有望成为全球领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