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是二手吊车的宾川,夜月清凉
烟雨晕衬在朦胧是二手吊车的秋幕里
为晚归是二手吊车的牛儿、青绿的稻秆
半山熟透的葡萄点上一层薄纱
山的一侧,洱海的阵阵涟漪
随“引洱入宾”隧洞徐徐淌进宾川人民的心海
浇灌着禾下乘凉的旧梦
山的那边,“滇中引水”冲锋的号角接续吹响
灯火通明的工地人影错落
正讲述着新一代云南建设者
平凡而壮阔的故事
秋雨朦胧中数百号建设者坚守在滇中深山之中,赓续引洱入宾的精神血脉,建设全国在建的引调水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滇中引水工程。
公司承建大理Ⅱ段施工1标、2标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境内,管段全长31.448km,其中1标承担16.918km的施工任务,2标承担14.53km的施工任务,合同总价27.8372亿元。管段内含6个施工支洞,其中五个支洞已进入主洞施工,截至2021年8月24日,支洞已完成开挖4816.6米,主洞已开挖13380米!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无畏付出,他们承载着引洱入宾先辈的希冀,助力着滇中人民发展的未来。
NO.1
● 埋骨青山志仍存●
在这群人里,有一个面容黝黑、精神抖擞的人显得格外干劲十足,他是个铁二代,父亲叫邵建文,为人老实忠厚,是大伙心里的“好大哥”。随铁路建设南征北战25载,他埋下身子,为铁路事业几乎奉献了全部的青春。那年47岁,他回家探亲告诉爱人,漂泊半生相隔万里,要用剩下的时间弥补妻子,引洱入宾工程完工便申请退休。然而谁曾想,就在邵建文回项目没多久,隧道施工却突发了意外!
“咔!”隧道掌子面、围岩突然崩裂,即将塌方!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傻了正在打钻的施工员。恐怖的气息弥漫在隧道内,老邵第一个反应过来,赶紧组织大家往外跑。“快跑!快跑!隧道要塌方了!”据后来幸存的工友讲述,围岩开裂时,老邵留在了队伍的最后,他拼命的喊!一个劲把大伙往外推。还未来得及喘息,“轰!”掌子面塌了,巨大的碎石盖过老邵肩头,直接将他的身子埋没。老邵生前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他抬头看向洞口的瞬间,瞳孔里还倒映着对未来的渴望和执着……
这次塌方十分严重,打倒了六排厢架,全队职工拼命抢救,挖了6个多小时才把老邵抢出来,可他早已没了生命的迹象。当年接到父亲离世的消息,还在老家上初二的邵泽勇悲痛欲绝。可他没有被悲伤压垮,深知父亲是建设路上的英雄,他要继承遗志,心底默默埋下了扎根基建事业的决心。
当年,他毅然接替父亲来到引洱入宾参与工作,跟老前辈整日泡在齐腰深的水里,水中作业、水中吃饭。修建引水隧道技术落后,洞口狭小,工人需要时刻蹲下身子才能正常作业。那时机械设备很少,洞内出渣全靠人工传递。十几个工人俯下身子,将全身埋入齐腰的涌水中,将渣子一点点捞起放入准备好的斗车内往外运……日子再苦,他没有后悔过。“为宾川人民战斗在这样极度艰苦的地方,我为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而骄傲。他是我的英雄,我也要做自己的英雄!”每当问起他为何选择在这里工作,他总是坚定的说道。
引洱入宾工程完工后,邵泽勇又先后参加了昆明铁路、广大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玉磨铁路等数十个重点项目建设,从事过隧道捡底、出浆、打混凝土、机电钳工等多工种作业。
如今,47岁的他又回到了云南腹地,与当年的父亲一般年龄。从清晨到凌晨,他操作着起重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有人问,现在特殊工种在外随便月入过万,为什么还在这里拿着六七千的工资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干呢?他只是笑笑:“三十多年的青春都给了公司,人生的酸甜苦辣大多也是在这里尝过,当年丧父后我来到这里,缺少的父爱是项目领导给我的,在工地感冒卧床不起时,是我的队长背我去医务室打针,替我穿衣喂饭。对于企业,我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怀在,更何况现在施工有先进的机械设备,生活条件也不再是当年的十几人的大通铺了,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在云南这片热忱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太多舍不掉的故事和感情。邵泽勇每年都会在引洱入宾纪念碑前祭奠父亲。他也总会理直气壮的跟父亲对话:“爸,儿子没有令您失望,我会好好的替您守护好这里你曾经放心不下的人和荣光。”
Say hello to September——
NO.2
● 吾心归处是吾乡 ●
高家友是滇中引水项目的汽车驾驶员,每日奔忙在驻地与各施工洞口之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铁路”,自1983年便离开四川老家去到衡广复线南岭隧道开始了工作生涯,1987年他正式来到引洱入宾工程做隧道开挖工作,当年的施工技术远远比不上现在,传统的施工工艺存在着很多施工困难。
“当年我们在引洱入宾隧洞里哪穿的住衣服呦,抬起胳膊打钻,水顺着胳膊就把雨衣雨裤灌满了,干活不方便,只能穿条内裤泡在水里干活。”当时高家友与战友们所在的隧洞长期涌水,山体岩石松动,在一次清渣工作中,高家友正驾驶装渣机清渣,他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渣石滚落,不过转瞬,他看到前面几个正在工作的工友被落石砸中,情况危急,面对暂时躲避随时可能再次掉落的落石和抓紧时间查看工友的受伤情况,高家友毫不犹豫的打开车门下车救人,所幸几位工友反应迅速,伤口避开要害,最终高家友成功将所有人救出隧洞。
引洱入宾工程建设时期,工作艰辛生活艰苦,好多年轻人都打了退堂鼓,当年的高家友也才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可他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还好当年有她的陪伴和支持啊”高家友回忆,当年每天饭后散步总是会遇到一个文静秀雅的白族姑娘,“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在那一刻,仿佛世间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可以用在眼前的姑娘身上,又好像每一个都词不达意,难以精准表达出他当时内心的悸动。高家友开始寻找各种机会了解一切有关“她”的事,他的一片赤诚感动了周围的人和那个“她”,在老人的牵线介绍下,高家友正式结识了他如今的爱人,找到了那个与他共度一生的人,成了宾川女婿,而建设引洱入宾也变成了建设他的家乡。也因如此,参加工作那么多年,他总是申请留在云南的项目,先后辗转衡广复线、钟南山隧道、南昆铁路、贵广铁路、广大铁路等重大工程,只为云南的建设、家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今,他又来到滇中引水项目,担任汽车驾驶员的工作,虽工作疲累,却内心充实。仍记得2019年滇中引水2标投标时,他被调到滇中引水项目,当时他开着车与领导一起从标头到标尾开展施工调查,单线六百多公里,他们整整花了一周时间,吃在路边,睡在车里,终于将沿线的地质情况摸清,为项目后期建设奠定扎实基础。项目生产有序开展,但因标段距离长,生产任务重,高家友的工作压力依旧很大。项目部只有四台车,平均每个司机一天要跑两三百公里,有时早上点名之前就要出车,晚上有时还要开几百公里接送站,可高家友从未有半句怨言,他总是说,“再难也没有引洱入宾难,那时候都挺过来了,现在怕什么,况且我也算半个宾川儿子,我不单单是在工作,我更是在建设自己的家乡,只要组织有需要,我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他的女儿也已参加工作,他和爱人依旧带着当初引洱入宾的精神,带着已故兄弟们的遗志,带着对宾川这块土地的热爱,守在当年引洱入宾十几位战友的陵墓下,建设宾川,建设云南,散发着自己的余热。
Say hello to September——
NO.3
● 铁路传承后人来●
在滇中引水海东隧洞二号施工洞,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人们都称他为“打不倒的铁汉子”,他就是二队队长李君。
1992年李君在成渝项目顶岗退休的老父亲李秀林正式开启他的建设生涯,先后参建了成渝高速、南昆铁路、内昆铁路、宜万铁路、蒙河铁路、沪昆铁路、广大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现五入云南参加滇中引水项目建设,将老父亲言传身教传授给他的铁路精神、引洱入宾传承身体力行的融入在基建事业中,每当他遇到困难,父亲工作时那艰苦的一幕幕都会出现在他的脑海。还记得父亲参加杜草隧道时忍受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依靠人工艰苦工作坚守东北八年,还记得父亲参加引洱入宾时运用传统爆破方法工作时洞顶岩石坍塌,父亲带头抬着木头进洞支撑岩顶,在用锯子调整木头长度的时候,由于洞内光线昏暗,脚后跟生生被锯子锯平,还记得父亲参加成渝项目时,脚上旧伤反复,难以继续工作,不得已申请退休让儿子顶岗上任……
李秀林虽只有小学文化,虽不善言辞,但他以实际行动教给儿子,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所以李君从不埋怨、不抱怨,在参建宜万铁路时,担任两个工作面的队长,一天下午他突然接到堡镇隧洞洞内发生塌方的消息,便立即进洞指挥处理,整整两天两夜,他用绳子把碗筷系到腰上,隧洞里吃、隧洞里睡,等到塌方基本得到控制他才回宿舍洗漱休息,可他睡了不到四个小时,又被电话惊醒,接到另一个工作面遇到突发状况的消息,他又起身进洞指挥,这一去便又是两天两夜,那次的险情更甚,隧道塌方只有一个可供一人爬行出入的洞口可以进洞探查,洞内岩石阻隔,声音传不出、光线进不去,不时有零散岩块掉落,危险程度可想而知,面对未知危险,李君让同事全部退到洞外安全区域自己挺身而出,用绳子拴在自己的腰上,让同事在洞口牵住绳子一头,只身进入洞中查看,进洞前他对同事说,“我在里面万一出了意外动不了身,就拉动绳子,你们就把我拉出去。”
李君现在在滇中引水海东隧洞2号洞当队长,项目部也有许多当年与他父亲一起奋战在引洱入宾的老员工,这些看着他长大的叔叔们总是不时感慨,“和你爸越来越像了。”是啊,李君不仅长得像父亲,他那种敢于冲锋在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工作干劲也时常能看到李秀林当年的影子,在海东隧洞2#支洞主洞控制段在穿越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遇到了软岩大变形等特殊不良地质,他带领同事们不分昼夜坚守在施工现场通过不断优化支护参数,强化工序管理,做到了工序零交接和负交接,2021年海东2#支洞主洞控制段实现了连续三个月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五类不良地质段落平均70米每月的施工进度,为项目部关键线路施工打了一针强心剂,也为其他同类型的工程提供了参考意义!在一代代的铁路人的拼搏奋战中,当年参建引洱入宾的员工好多都退休了,可是当年引洱入宾的精神仍然显现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他们带着老员工的传承和希冀披光而来,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逆流而上,彰显铁路人的担当。
Say hello to September——
青山巍巍无言,碧水涓涓无语,数百名战士汗洒宾川水,十五位烈士长眠老青山,他们将满腔热血洒满滇中大地,青山忠骨,史册功勋,他们的付出、血汗、贡献,宾川人民记得,公司的后来人记得,我们用不变的初心,承继建设的使命,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再次来到这片土地建设云南省“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一号工程”,助力云南人民的百年企盼、世纪梦想。岁月伴故人远行,风华携传承而来,想必如今盛世繁荣、无数青年奋起,前辈们定当欣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有前辈开路,我们定当再创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