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深入发掘博物馆藏品是吊车的丰富内涵,传承铁道兵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十四局博物馆在1100多件珍贵藏品中深挖幕后故事,以捐赠者视角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追寻人实干创业,争创一流是吊车的使命担当。
本期推出藏品藏不住是吊车的故事之三 |35年还有温度,盛满暖心故事的保温盒↓↓↓
这是一个北京老名牌产品——鹿牌保温饭盒
上面有拓有“兖石铁路竣工纪念”
“铁道部十四工程局”字样和铁路路徽
保温饭盒质量非常好
铁皮外壳,红色烤漆,玻璃瓶胆
保温饭盒保温性能好
能装饭和菜,好看还实用,常作嫁妆用
捐赠者朱德全同志从这个珍藏30多年的保温饭盒开始
讲述了一段关于兖石铁路建设的艰辛历史
......
兖石铁路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利用外资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国家铁路基建改革,实行概算经费总包干的第一条铁路,更是铁道兵兵改工后修筑的第一条走向市场的铁路。该铁路横穿鲁南大地,从兖州出发,经过曲阜、临沂到达日照石臼所,全长307.9公里。西与新兖铁路连接,东与新建石臼所港口配套,是一条连接晋豫鲁大地晋煤外运的南通道。1982年,铁四师奉命挥师山东沂蒙地区,担负临(沂)石(臼所)段施工任务。
兖石线石臼所站场
齐鲁大地是铁四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建国初期,铁四师官兵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英勇的修建起泰莱线、泰肥线和新海连公路。这次重回到鲁南革命老区,全体官兵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决心为老区建设再立新功。部队接到命令,雷厉风行,迅速完成了部队迁移和各项施工准备,重点工程率先开工。临沂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念及鱼水之情,踊跃支前,腾出3500多间房屋供部队居住和使用,为部队解决了住宿和办公问题。
铁四师负责施工的临石段全长130.66公里,铁路横跨沂河,穿越莒南高危地震带,沿线水系发达,沟河纵横,良田居多,大部分地段属于粘土、沙土地质。善于在山地施工的铁四师,来到平原地区施工,遇到了不少新问题:一是平原地区施工,保护农田和环境要求非常严格,铁路施工设计取土地点远离线路,车推筐抬的“人海战术”不适用了,机械和车辆运输土石方,又受到车辆、路况和天气的影响,下雨天,道路泥泞,粘土粘滑,不能施工;二是沿线水系发达,沟渠河流纵横,全线大小桥梁110座,多在临石段,部队缺乏在川流不息河流中施工的经验。然而,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铁道兵,全师官兵迅速在一百多公里线路摆开战场,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
修建兖石铁路——多装快跑
兖石铁路怵河特大桥桥墩拔地而起
正当广大指战员夜以继日开展施工时,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1982】35号文件正式下发了。文件规定,从1984年1月1日起,铁道兵部队集体脱下军装并入铁道部。文件的下发,在部队中引起巨大反响,在这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的转折面前,在这面临转业还是留队两种选择面前,部分官兵思想出现波动。
面对严峻考验,部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维护部队稳定,组织和抓好施工生产,保证工期和质量。广大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抛在一边,舍小家为国家,坚守岗位,决心为铁道兵的荣誉而战,让铁道兵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兖石线。全体官兵团结一致,在劳动力严重缺员,干部严重缺位(部队1983年没有征兵,补充兵员,干部冻结,缺位不配)的情况下,坚持奋斗,顽强拼搏,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且创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4471元/人的铁道兵历史最好水平。
PD80打桩机在兖石线作业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顺利完成了整体并入铁道部、定点落户各项工作。铁四师在平稳过度中实现了由部队向国有企业的转变,同时夺取了兖石铁路建设的胜利。兖石铁路于1985年胜利建成,1986年1月1日正式交付投入运营。
1985年4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视察兖石线,李鹏说:“这条铁路建设周期快、质量好,十一、十四两个局成绩很大,你们要尽最大努力抓好收尾配套工程,近期把这条铁路交付国家使用。”
1985年11月8日,时任副总理的万里视察兖石线,说:“这条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成绩很大,应该表扬。”
兖石铁路建设跨越了两个时代,铁道兵时代和改工后的国有企业时代,无论对于铁道兵四师是还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都具有纪念意义。铁四师广大官兵在特殊时期,打了一场硬仗,打了一场漂亮仗,表现出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在兖石铁路竣工之时,十四局党委和领导一致认为,这条铁路是这支队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工程,值得永远纪念。
用什么作纪念呢?有人建议,铁道兵时期,广大官兵志在四方,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安家,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风里来雨里去,经常冒寒冷吃冷饭,现在变成企业了,企业就是职工的家,要想办法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每人发个保温饭盒,写上纪念的词语,有纪念意义,还实用。这条建议被局领导采纳。
好感人的故事,好暖心的保温饭盒。朱德全同志精心保管了三十多年,一直没有舍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