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6日起
南京禄口街道符合转入常态化防控条件
结束过渡期
进入常态化防控工作
8月26日
南京地铁S1、S7、S9号线恢复运行
南京禄口机场复航
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
同舟共济 风雨与共
“天使白”“守护蓝”“马甲红”
……
正是许多人是二手吊车的身份转换、逆行上岗
才有了今天是二手吊车的疫情防控成果
而在我们是二手吊车的身边
就有这么一群人
为“宁”的安好逆行上岗
奉献于疫情防控一线
今天
我们走进他们
感受他们近一个月的坚守
自7月30日以来
大盾构公司建宁西路项目部
10名员工组成的志愿队
已经先后14次前往离宁查验点
变身“守门人”
守护着南京的大门
请战,我们愿意到一线去
“我们主动请战,愿意随时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在南京建宁西路项目党支部书记陈明华的桌子上,一张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格外显眼。
自南京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该项目部积极部署、快速行动,严把防控“关卡”,做好做实项目部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做到防疫有责、防疫尽责,切实保证疫情防控和生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与此同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项目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纷纷主动请缨,申请到疫情防控一线协助抗疫。
在陈明华的带领下,“党员突击队”的身影出现在全员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引导职工采样、协助采样点布置、拉设警戒线……在三轮核酸检测过程中,他们积极行动,保障检测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施工区域507人次有序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7月29日,项目党支部收到大盾构公司党委通知,南京宁洛高速离宁查验点急需支援。项目党支部闻令而动,认真筛选人员,仅用半小时,一支由优秀党员干部带队,年均24岁的志愿队就组建完毕。
“志愿队员要发扬铁道兵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切实担负起南京人民的期望。”7月30日晚上9点半,带着党组织的殷切嘱托,建宁西路志愿队出发了。
宁洛高速离宁查验点地理位置特殊,既是离宁查验点,又是离苏查验点,单日单侧通行量在2万辆以上,高峰期可达4万辆。
“查验点设立后,每天等待通车的车辆都会排起长龙。”王达说,因为志愿服务队都是自行开车前往,每次前往查验点,也是需要跟随车流往前移动。
志愿队员们虽然充分考虑堵车时间,提前近3个小时出发,但在距离查验点还有五六公里的地方,车辆就已然堵起了长龙,队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查验点是交接班,这一班的人到达了,上一班才能换下。”王达说,根据安排,他们需要在12点到达查验点,接受执勤人员培训后再上岗。
距离查验点还有两公里处,看着移动缓慢的车流,王达当机立断,选择带领队员下车步行前往。经过与执勤人员报备同意后,队员们穿好反光背心,沿着应急车道向前靠边步行,并时刻关注路况。凌晨12点前,用了计划用时超3倍的时间,队员们到达查验点,在接受了执勤人员的快速培训后,就迅速上岗,开展查验工作。
而在此后的几次出行中,建宁西路项目志愿队每次都是几个志愿队中最早到达的。“为了保证按时到达,一般我们会提早三四个小时出发,早晨8点的班,我们常常凌晨4点就出发了。”王达说。
“逢车必查,逢人必检”
“我们三人一组,半小时至1小时换岗,1人站在每股车道最前面负责指挥引导,1人手持行程码、健康码上前查验,1人负责登记。”王达说,工作看似简单,却一点都不简单。
通过查验点的车辆,大货车较多,司机年纪也偏大,有的人不会进行扫码操作,志愿者们就进行协助,一点点的手把手教着操作。有时因为查验人数众多,造成网络繁忙,行程码时常打不开,志愿者们就指引他们通过手机编辑短信查验,耐着性子一个不漏的查。
“遇到这样的情况,处理起来并不麻烦,比较难应对的,是受查验人员的情绪。”王达说,有些车辆等待查验排队时间比较长,情绪上就会有些烦躁,有的司机正在睡觉的时候被叫醒,难免有些“起床气”,在查验时,总会有些不太配合,情绪激动时,还会吆喝道,“差不多行了!”
“逢车必查,逢人必检。”队员们总是耐心的给他们讲政策、讲原则,直至他们情绪稳定,配合完成查验工作。“我们守的是南京乃至江苏的大门,必须要严防死守、不得存任何侥幸心理。”副队长肖鹏飞说。
司机的情绪虽然难以处理,但对于志愿队员来说,更让他们紧张的是来往车辆的复杂性。进行志愿服务以来,他们平均每班查验车辆近3000辆,查验人员5000余人。
“很紧张,不知道面对的人从哪里来,目前是一个什么情况,每次到达现场分配任务后,队长都会叮嘱我们,必须要保护好自己。”队员吴涛说,在每股车道前,他们既警觉紧张,又不得不靠近。
“当看到一个司机持黄码时,心里很紧张啊,但查验完毕后,还是按照要求,很镇定的对他进行了劝返。”吴涛说,怕父母担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事,都没敢告诉他们,发朋友圈时也把他们屏蔽了。
“但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活动,我也感受到了咱们中国人的团结,让我也对咱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了更深的理解。”23岁的于航说,查验过程中,虽然车辆排起了长龙,但大部分车辆都是有序排队、积极配合,现场虽然拥堵,但秩序井然。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排了7个小时长队的货车司机大叔,查验完毕后,大叔对他们说了谢谢,还给他们打气加油。“作为一名央企员工,更应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与担当,相信国家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于航说。
“每天活动结束后,我们都要挨个对全身进行消毒,车辆的每个角度也都不会放过,要安安全全的回去。”吴涛说,返回项目后,他们还会住进单独的隔离房间。
每一个人都是最美“守门人”
“口罩、护目镜、一次性手套、反光背心……”每次出发前,王达都会仔细检查队员们的物资,并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武装到牙齿,“去了查验点,接触的人员多且复杂,必须保护好自己。”
为了做好志愿服务队员的物资保障工作,项目部专门成立了后勤保障小组,保证志愿者们毫无后顾之忧的完成任务。
“查验点在户外,志愿队上夜班时,一站就是一夜,我们就会为他们准备好驱蚊液。”作为后勤保障小组的一员,郝歌倩随时关注群内信息。“而他们上白班时,气温能够达到37度,容易中暑,我们就为他们及时采购了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因为大盾构施工的特殊性,工作地点一般在地下,即使是地面工作,项目部也会调整上下班时间,避开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第一个白班时,我们按照工地施工,带上了充足的防暑药品和水,但到了现场才发现,仅有这些远远不足。”肖鹏飞说,高温天气下,队员们顶着烈日站在沥青车道上,上晒、下烤、中间蒸,汽车发动机喷出的滚滚热浪和汽车排出的尾气扑面而来,不一会,头皮就被晒的发麻,胳膊腋窝下也有些刺痛,长时间带着一次性手套的手,被汗水浸湿后泡的发白。
看到了现场反馈的照片和视频,保障小组立即行动,为志愿者购买防晒衣、冰袖、防晒霜等防晒物品。“他们在查验点太辛苦了,我们没有什么能够帮的上的,只能在后方出出力。”保障组组员孟小影说。
“其实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每次返回后凉爽的隔离房间、第一时间送上的热饭热菜。”队员张立凡说,由于值班的时间点不同,返回项目的时间也不定,有时是早晨九十点,有时是下午三四点,还有时是凌晨两三点,遇上下一班没有及时交接,再晚一些也是可能的,但不论多晚,项目部的关怀都会第一时间送达。
在为志愿队员单独设置的隔离间里,后勤人员每次会在他们返回前,提前打开房间的空调、打好热水、备好生活用品、水果等生活物品,并及时将饭菜端到屋里。“不累,每天看着小伙子们回来后晒的红彤彤的脸,我都想着下次再给他们做点什么补补。”尽管每次送餐的时间都是厨房的休息时间,项目部厨师臧佳却毫无怨言,每天都在琢磨着下一餐的饮食搭配。
“打心眼里觉得他们都特别帅!”后勤保障组的赵梦雪说,每次看着他们在群里发的照片、小视频,在坚守岗位和护“宁”平安的路上,心里由衷的佩服,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当一次“花木兰”。
长夏终有时 惟盼岁月安
根据江苏省省交通防控组从严从紧
扎牢疫情防控网、持续优化“环苏”查验点
工作要求
建宁西路志愿服务队支援的
宁洛高速离宁查验点是30个“环苏”查验点之一
他们将继续坚守在防控一线
对重点车辆进行查验
守护“宁”的平安
供稿:孟小影、郝歌倩、李桂香
摄影: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