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世界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堤顶路施工现场,四公司的建设者们正在全力推进这条城市生态走廊建设,这项融绿化景观、生态功能、体育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大运河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一直被历朝视为“国家命脉”。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四公司项目经理秦永胜介绍,长500公里的大运河沧州段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中部,南北贯穿沧州市域,流经吴桥、东光、南皮等8个县市区,在京杭大运河流经的20个城市中里程最长。沧州人民一直将大运河视为“母亲河”。沧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大运河的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力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资源,真正还运河于人民,为沧州人民建设“老人能散步、青年能运动、儿童能嬉戏”的城市生态休闲空间。大运河沧州段保持了历史河道的原真形态,在京杭运河沿线中最具北方特色,是人文历史价值、环境生态价值最突出的典范。
四公司担负建设的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堤顶路贯通工程,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户沧州的首个国家级大运河项目,也是中国大运河非遗文化公园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将助力河北省重点打造城市生态走廊展示区,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京津冀生态修复与环境改善模式探索将为全国作出新时代示范。
项目部承建的沧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生态修复提升改造项目——中心城区运河双侧46公里堤顶路,配套建设道路、交安设备、绿化、管线、照明等,集交通、景观、游憩、健身于一体,承担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的功能,更是大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
按照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项目部技术小组加强科技攻关,广泛引进创新复育水系蓝网和绿道系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预留城市通风廊道,全力打造绿色低碳、保水透水型城市。特别是在绿化方案设计上,他们针对人民公园片区、清风楼片区、御河片区等6个片区,充分利用现有地形,运用海绵城市技术,突出“立体”绿化,营造优美的赛道环境,打造了一条融绿化景观、生态功能、体育文化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大道。
这个项目部还依托运河文化,设计中注重与运河文化带四大功能区相融合,让这里成为非遗文化聚集区。他们在实施道路照明方案设计上狠下功夫,以“华韵”为主题,展示传统灯笼造型,融入沧州武术之乡剪影,弘扬武术文化。另外,以“荷韵”、“华灯初上”等为主题,将沧州铁狮子融入灯型,搭配古色古香的灯笼形态,彰显沧州的历史韵味。
如今,四大文化功能区已成为沧州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堤顶路两岸成为了运河城市生活后花园和百姓诗意栖居畅想地,同时也标志着沧州市人民阔步迈向新的“运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