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高高的书架矗立于客厅,几乎占去半面墙壁,而几十年积累的上千本书籍还是让它有些“捉襟见肘”。时间的灰尘将许多曾经洁白的书页泛起微黄,如同秋叶用纹理记录春耕夏耘,这上千本书籍记录与见证了我家三代人家风的传承。
书架一隅
我叫奚源,目前在浦清高速项目工作。我的爷爷生于农村,从小好学。但家中贫困,又兄弟众多,为养家他不得不早早放弃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可对于知识的渴望却在他心中从未磨灭,闲暇时他喜欢拿起一本厚厚的书,一读就是小半天,经常忘记了吃饭和睡觉。靠着这样的勤奋,爷爷成为了那个年代少有的技术工人。他还希望孩子能够延续他爱读书的习惯,虽然工资不高,但对于父亲买书的请求他从不拒绝。
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起,有一次家中无米,爷爷领着父亲去买米。等天快黑了,他们才回家,结果只带回了半袋米,奶奶显得有些“生气”。原来父子二人半路直接进了新华书店,一人抱着一本书读了好久舍不得放下,就这样一半的米钱就换成了书。奶奶质问爷爷:“下半月难道吃书吗?”爷爷笑笑说:“现在书不当饭吃,以后靠书吃饭。”
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父亲也从小热爱读书。书架中不少发黄的老书,都是父亲小时候留下来的。父亲对于读书的热爱甚至在少年就超过了爷爷。奶奶回忆,那时父亲经常读书到半夜,爷爷奶奶担心他的视力,“责令”他早睡。父亲就偷偷去后院堆杂物的小屋看,天将明时,常常抱着书在杂物上就睡着了。
同爷爷一样,父亲也从小培养我读书的爱好。小学时看《三国演义》电视剧,我总缠着父亲问情节发展和人物结局。父亲告诉我:“如果想知道就自己去书中找……”我从书架上拿了本厚厚的《三国志》便读起来,父亲又给了我本同样厚重的《古汉语词典》,我用了一个月才读完整本书。这一个月中,我不仅认识了与电视剧不一样的乱世争雄,感受到了陈寿精炼详实的笔法,也从那时起我真正迷上了读书。
如今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工程项目,我依然保持着对读书的热爱,买书、读书成为“调剂”项目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有闲暇的夜晚,当我拿起书,转头望见明灯下我在窗中的背影,就不由得想起此刻在家乡同样挑灯夜读的爷爷和父亲,想起这已延续三代人的读书往事……
素 材 | 五公司、浦清高速项目公司
供 稿 | 奚 源
编 辑 | 钱梦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