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中铁十局三建公司承建的
跨度位居同类型桥梁结构形式
安徽省第一、全国第二的
引江济淮工程G3合铜黄高速特大桥拱肋
比原计划提前11天成功合龙
引江济淮G3合铜黄高速特大桥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境内菜子湖段和既有G3合铜黄高速公路交叉处,路基宽26m,双向四车道,时速120km/h。主跨一跨跨越引江济淮工程河道,主桥为295m钢箱梁提篮拱桥,拱肋采用钢箱截面,主桥拱肋矢高58米。
主桥3#、4#主墩下部结构由拱座、承台及方桩三部分组成,每个承台下布置8根2.8m×3.8m、长14.5m方桩。由于在国内较少应用矩形群桩作为桥梁基础,尤其是在深基坑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大断面方桩施工成功案例更少,这给顺利施工提出了很大挑战。
针对矩形群桩施工难题,项目部研究了矩形群桩在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同时检验群桩基础结构的设计及施工计算模式是否同实际状况相符,完善相关计算理论,并通过现场监测,不断改进施工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顺利完成32根方桩基础施工。
上部结构施工中,项目部在主桥上采用钢拱肋+钢梁结构形式,提篮拱桥纵横梁采用厂内分节段加工、现场支架法组拼的施工方案。由于拱肋的线型决定了成桥线型,拱肋制造安装精度是本项目的又一控制重点。
项目部采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对劲性骨架、钢结构、拱座钢筋及预应力、冷却水管等进行碰撞检查,规划、调整冲突构件位置。提前研究编制承台、拱座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钢结构线形控制采用mida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各种受力因素,通过布置应变传感器,进行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控制成桥线形,于2020年12月成功安装首节拱肋。
经过不断探索总结,技术人员将前期的四点吊装优化为两点吊装,减少了定位时间,提高了工效,有效促进了施工进度高速推进。8月20日,当最后一节主拱肋合龙,标志着G3合铜黄高速特大桥各项施工难点被全部攻克。
目前,项目部全体参建者正乘势而上,全面推进G3合铜黄高速特大桥吊索及桥面系施工,确保前后工序衔接零耽误,为G3合铜黄高速特大桥10月建成通车、引江济淮顺利通水继续努力拼搏,以优异业绩为中铁十局在水利市场的滚动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延伸
阅读
G3合铜黄高速特大桥是国家合铜黄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原状为路基,因引江济淮航道与合铜黄高速公路交叉,需对交叉处实施路基改桥工程,故新建G3合铜黄高速特大桥供引江济淮航道下穿,社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