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微创新成果颁奖,三航局多个项目获奖
近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届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评选结果揭晓,三航局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
项目依托昭华大桥工程,通过计算机三维放样技术,精细化控制钢箱梁板单元制作精度;计算确定了锚箱间距、横向挠度、长度修正等参数,提高了钢箱梁单元分块及节段拼装精度;通过对钢箱梁顶推过程中内应力、临时支反力分析,确定了顶推临时墩下部基础和上部结构、确定顶推设备参数、设计了前后导梁;研发了适应于内河深水浅埋岩质地基嵌岩钢管桩快速施工系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开发了钢箱梁动态监控系统,实时指导顶推施工,顶推精度控制在毫米级精度。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60提高到C70,提高了大管桩的抗锤击和抗弯能力。项目研制了适合新型超长预制大管桩拼接使用的钢绞线下料、切断和穿束一体机,整合了管节拼接过程中钢绞线下料、切断和穿束等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开发了大管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大管桩生产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提高了大管桩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优化了现场吊运沉桩工艺,将原超长大管桩6点吊优化为4点吊,提高了沉桩效率。该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项目研制了单桩基础的风机整体安装下部就位系统及其支承方案、软着陆上部吊架系统和平衡梁系统,解决了在单桩基础上进行风机整机安装的难题。提出了适用于单桩基础整体安装的模块化附属构件方案。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在单桩基础上的整机安装作业,形成了单桩基础海上风机整体安装技术和工艺流程。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国华东台四期(H2)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盾构管片钢筋焊接自动化技术结合厦门地铁1号线工程,以采用焊接机械臂,结合旋转托盘及定位工装系统为设计研发思路,研究并制定盾构管片钢筋焊接自动化总体方案。研制由机器人工作站、自动焊接系统及箍筋流水定位工装机器人自动焊接系统进行,以显著提高封闭式箍筋搭接接头的焊接效率与焊接质量,减少焊接工人的工作量,降低焊接对人体的伤害,使盾构管片封闭式箍筋的焊接向智能化生产方向发展。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盾构管片钢筋预制精品。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项目针对复杂海况下超重超大单桩沉桩技术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系列技术难题,开展了可作业海况分析研究、稳桩平台研发与应用、超重超大单桩起吊立桩工装研发、MENCK350OS锤的锤帽研发等工作,形成了一套海上单桩风机基础施工技术及配套设施创新。该项技术具有新颖性,比传统施工技术精度控制效果好、投入船机设备少、工效快,处于行业领先位置。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三峡阳西沙扒一期海上风电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项目荣获大赛二等奖。项目提出了一种利用工装叶片,使用单台平台船实现海上风电叶轮高空整体拆卸新工艺,减少了海上风电叶轮高空整体拆卸的船机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自主研发并制作了一套工装叶片,将其应用于海上风电叶轮拆卸工程,对工装叶片做了通用化和系列化研究,开发了工装叶片的通用化和系列化部件;自主开发了工装叶片选型操作系统,建立了操作界面,有效指导了施工。成果应用于响水海上风电场8号机位叶轮整体拆卸,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为风机叶片拆卸提供了新的方法,应用前景广阔。项目荣获大赛二等奖。项目以Autodesk系列软件系统地建立了整个重力式码头施工过程的数字化模型,全面使用数字化模型技术,对重力式码头、陆域形成工程的全过程高品质施工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并从重力式码头的构件预制、现场结构布置、工程区域地质资料、施工过程监测点布置等,系统地建立了整个施工过程的数字化模型,全面使用数字化模型技术,对重力式码头、陆域形成工程的全过程高品质施工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可为重力式码头、陆域形成的数字化模型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支持。项目荣获大赛二等奖。项目通过二次开发建立了填海工程BIM应用管理平台,集成了地质模型生成、工程量与施工进度管理、监测管理及网站数据存储管理的功能。通过监测数据与BIM模型点坐标相关联,实现了导入或修改沉降监测数据使得模型曲面的“自动”变形,相应的工程量随之调整的功能。依托实际工程,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填方量差值分析,沉降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填方量差值分析等,为填海工程地基沉降所造成补填土方的理论评估方量、车船测算方量、实测统计方量之间的协同分析、精准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撑,实现了填海工程土方量的精细化管理。项目荣获大赛二等奖。项目依托国内首个成桥后大范围桩基冲刷防护工程——东海大桥桥墩过度冲刷区域防护工程,三航局通过三维动画模拟、桌面推演、陆上1:1模型实验等手段,对“甲板驳船体”、“斜向溜筒抛石设备”、“操作系统”、“监控系统”、“喂料系统”等展开研究。自主研发出群桩间溜筒抛石结构,解决了群桩间回填料精确抛填的技术难题。“群桩间溜筒抛石结构”创新成果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项目荣获大赛二等奖。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