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尝试从水下跨越,起始于19世纪中叶英国泰晤士河的一条盾构隧道。之后经历半个多世纪,美国于1910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沉管隧道。
沉管工法综合了近海工程、水工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的复合性技术,实施难度非常大,在隧道建设中应用很少。中国的沉管隧道建设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建设了第一条规模很小的沉管隧道,而当时国外已经建成沉管隧道近百条。和很多领域一样,中国人需要更多的付出、更深的积淀、更强的意志来追赶和超越。
历史性的时刻总是不期而至。2009年,二航人参建的港珠澳大桥吹响了中国向世界沉管隧道技术巅峰冲刺的号角;9年后,二航人勇担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也是国内整体建设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襄阳东西轴线鱼梁洲段建造重任,率先从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特殊材料、智能建造等方面实现了沉管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不仅树立了二航内河沉管建设品牌,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迈进的决心和行动力。
2021年是东西轴线项目决战决胜之年,五一前夕,建设团队已成功实现东汊工区3节沉管“安家”汉江,西汊工区沉管也出坞在即。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分公司聚焦重大工程,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特推出《匠心·筑梦襄阳》微信专栏,带你了解这项重大工程背后历经的艰难困顿与惊心动魄,也为你呈现二航建设者的无畏探索与奋楫笃行。二航人,正在创造又一项奇迹!
匠心·筑梦襄阳
匠心·筑梦襄阳
行者,立其志而忠于行;匠者,择其事而终一生。
而金戈铁马踏征程,人之有情,事之神韵,一途筚路蓝缕,一心争创风骚。
二航人以“行者无疆”之志,扬“争创”之精神,挥神笔、当马良,在襄阳之心——绿洲鱼梁,穿越汉江,智造中国首条集技术、设备、材料等方面全链条国产化的沉管隧道,为千年古城绘一条黄金轴,筑一条幸福道。
且以文字,捎上美图,录下行者之志、匠者之心。
宝藏姐姐升职记
(本文撰写于2020年11月)
得一小憩,张亚林掀开了食堂里间的布帘,带着再见老朋友似的亲切微笑,在铺满购物清单的桌前坐定。接着,她用不太温柔的姿势搓了搓自己的双颊,虽还未开口,抬头看,双眼已盛满星光。
想当厨师的服务员
16年前,29岁的张亚林在同伴的推荐下,机缘巧合的机会来到鄂东长江大桥项目部食堂做起了服务员。平日里端端盘子,做的都是些洗菜切菜的事情。
那时候张亚林才九十斤,一身简单的运动装,让她看起来瘦瘦小小的,所以大家都喜欢喊她“细张”。一开始“细张”不太能接受当时后勤主管李永红定下的“规矩”:项目食堂人手紧张,不论男女,看见活就得做,几个女孩子不仅要搬大米,背推车,还得扛得动煤气罐,所以她不免觉得委屈。
但委屈归委屈,事情还是得做好。为了向主管证明自己会做白案的活计,那段时间,“细张”每天凌晨4点就起了床,摸着黑天和面揉面,因为身子弱,她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后勤主管李永红从一开始发现了这个“细张”跟别人不一样,不仅能吃苦,手脚还麻利,最关键的一点是,她肯学手艺。每次干完自己手头的活,细张还能帮着厨师配菜。眼里有活,手头勤奋,她的食堂里就缺这样干净利落的人手。
厨房里也有传帮带
“能不能做,不能做我来做,我就不相信做不好!” 跟着后勤主管李永红到了赤石大桥项目部食堂后,张亚林头一次看到李永红大发了脾气。原来项目部来了临时招待任务,半天的时间要完成采购、备菜、制作、上桌任务,同时中午员工们的正常开饭也得保障,时间紧,任务重,整个食堂乱成了一锅粥,眼瞅着大家就要吃不上饭了。本来就性子急的李永红一下子就没按捺住脾气,食堂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张亚林其实心里知道,李永红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心直口快,对于工作上的事是尤其认真,特别是应对紧急情况,处理起事情来,甚至可以说有点霸蛮,这让很多不了解她的人都难以接受。
这天下班以后,李永红挤进张亚林的寝室,寒暄了几句后便开始一起帮着洗洗涮涮,清理内务。“其实什么事情只要你想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怕的是你不用心。今天大家掉了链子,说到底还是没有把心给用起来。”李永红把最励志的语句说得极尽温柔,这让张亚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永红。
这天晚上,张亚林陪着李永红,去了食堂每一个员工的寝室,陪着磕磕瓜子儿,聊点儿家长里短。冰冷紧张气氛,随着夜色的爬升在慢慢回暖。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张亚林成了李永红的“小跟班”。
李永红教给张亚林的不仅是怎么跟人沟通交流,还有从益阳大桥项目部开工到收尾,一页一页手写下来的菜谱,里头记满了中餐和晚餐的排菜样式:“根据市场季节变化,安排调整菜谱内容,营养要搭配,蔬菜要应季,少买速冻,一周得轮换不重样……。”厨师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重要的还是要满足员工的不同胃口,桩桩件件都是张亚林为了学好菜谱所做的必修课。
食堂主管的烦恼
2018年6月,张亚林离开了李永红,单枪匹马来到了襄阳市东西轴线项目,迎接她的是一个近300人的大食堂。忐忑,是她到岗后最真实的感受!
用张亚林的话说那就是一项“开荒工程”。纱窗上甩的工程水泥,刚运转过来的盘子堆着满地都是,所有的旧物什得一项项整理,每天的一日三餐还要保证正常运转,小到一根下水管,大到领导级别的工作用餐,一点一滴都是她要去考虑的问题。
进场的第二个月,张亚林就有些扛不住了。傍晚,张亚林拨通了李永红的视频通话,还没张口,豆大的泪珠就已经爬满了整张脸。她不是觉得委屈,只是觉得担子很重,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要急你先搞,不行我抽时间过去给你带两天!”听到这,张亚林哭得更厉害了。
其实张亚林的工作大家是看在眼里的,听到张姐有离职的想法,大家都站出来挽留她。“不要急,慢慢做,总是有个过程的,有什么困难你就跟我们说,千万别憋在心里硬撑着。”项目常务副经理余登文对张亚林说道。
“就是火海我也要跳,我怎么着也要把食堂做好!”站在食堂门口,张亚林那天做了一个坚定的决定。
张姐心中的家文化
很多员工都说,自己经过了这么多项目,轴线的饭做得是最好吃的。
疫情复工期间的关键阶段,是大家最焦虑的时候,也给食堂每项工作增加不少难度。复工回来隔离的工人,返岗的职工都要吃饭。每天近300份的盒饭,包括采购、验收物资、组织加工,用皮卡车将卫生、安全、可口的饭菜送到现场各值班点。整个食堂团队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说起来,张姐觉得辛苦大家都一样的,对她来说最头疼的还是出菜谱,众口难调是难倒所有厨子的大问题。
根据一周和一天用餐量情况合理计划,按照人次分批炒菜,人多多计划,人少少计划,食堂浪费的情况也在慢慢减少。每天都能及时采购足量、优质、低价的菜品。张亚林顶起了整个食堂,给办公室主任夏威减轻了不少的担子。
“服务好员工的胃,才最重要,毕竟谁都想从工地回来,给自己饥肠辘辘的胃喂饱一顿热乎的饭菜。”张亚林坚信把员工当自己的家人,把工作的事当自己家里的事做,也就没有什么需要太费力气去思考的难题。碰到冬日里咳嗽的员工,还能到食堂跟她讨一杯冰糖梨子水喝,都是她自掏腰包买的梨子。
每天收工,张亚林会最后再检查一边燃气、水阀、电闸。门锁拉没拉好,天花板漏不漏水,排水管通不通畅,她总是会转头回去再确认一次。
这几天,刚刚接到反馈到食堂的调查问卷,有一条让张亚林印象深刻,菜谱建议:烤全羊。这是哪个刁钻的小伙子想出来的鬼马主意?她看到后并没有去着急嘲笑,相反,她认为这是员工对工地寻常生活的一种向往。工地苦啊,能在餐食上给大家带来一些精神上的慰藉,也是一件很有福报的事情。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16年的坚持,跟随着二航局开疆拓土的项目征程,这位宝藏姐姐亦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和成长。
1
END
1
策划 / 党委工作部 东西轴线项目
栏目序言 / 延涵
栏目前言 / 宋文健
本期文字 / 吴丹 向昌文
本期图片 / 东西轴线项目
小编 / 延涵
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