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授予2019—2020年度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决定》(人社部函〔2021〕99号)文件,穗莞深城际项目魏哲,凭借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的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据了解,“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是全国技能人才领域的最高荣誉,是对高技能人才的最高褒奖,是国家技术人才评选表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9-2020年度,全国共有1603名各行业顶尖技术人才获此殊荣。
2020年11月25日-27日,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工作刚满5年的魏哲以个人总成绩第一、盾构机仿真操作竞赛单元第一夺冠,成为唯一一名“双料王” ,代表队以304.66分的总成绩获团体总成绩第一名。
在长株潭“出道”
长沙在年轻人眼里,是一座属于娱乐的城市。对于魏哲来说,长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在这里他与盾构机相识、相伴、相知,成功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技术能手,在盾构施工圈“出道”。
魏哲2015年毕业入职长株潭城际铁路项目,自此开始了与盾构机“相伴”的日子。他这里第一次见到真的盾构机。“看到这个庞然大物,新鲜感十足,当时便立下决心一定要把它研究透,征服它。”魏哲说,虽然入职前在网上查阅过盾构施工的一些资料,对盾构机有简单的了解,但当真正见到它时发现自己了解的只是九牛一毛,要重新学习认知的地方还很多。
△树木岭隧道示意图
长株潭城际铁路是长株潭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的核心部分。集团承建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位于长沙主城区,全长12860米,左、右线需先后10次下穿京广铁路大动脉,为全线最大施工风险源,在国内同类型施工中首屈一指。
盾构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等众多专业于一体的特大型机械设备,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而担负施工任务的3台盾构机,更是全部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压平衡复合式盾构,是国内城际铁路施工领域盾构施工的首次尝试。
△长株潭城际盾构机
在长株潭的时间,魏哲前一个半月跟着师傅拆机及下场保养,然后两个月跟着测量班进行工区的测量工作,后面2个多月在盾构机上跟机进行盾构机维保工作,然后洞通之后进行盾构机拆解工作。
“碰到知识盲区的时候我会记下来,然后咨询前辈,业余时间自学液压系统知识和盾构机施工原理。”魏哲回忆道,为了早日征服这台钢铁巨龙,天性爱“较真”的他“编制”了一本“问题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问题和解答。
上班的时候他一边跟着师傅学习识图,一边在网上研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保内容。不到半年的时间,魏哲便掌握了盾构机的门道,学会了根据设备原理图完成盾构机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等工作。
“在长株潭期间收获的不仅是技能方面的成长,还有与人相处之道,是学生时期不曾有的体会。”魏哲说。
下穿湘江的勇气
2016年3月,魏哲来到长沙地铁3号线项目,该工程盾构区间穿越湘江和形成于3亿年前泥盆纪岩溶发育区,这里的溶洞位置和深度无规律分布,宛如一个巨大的蜂巢,溶洞见洞率高达80.6%,平均每隔1米就有1个溶洞。
长株潭与长沙地铁,一个土压平衡一个泥水平衡,一个大直径一个小直径,一个穿铁路一个穿湘江,看似都是盾构工程,实际上更有各的难点。
△长沙地铁3号线湘江隧道示意图
面对世界级难题,魏哲再一次跟盾构机“较真”了起来。岩溶地质的影响不容小觑,掘进过程中盾构刀具出现了大量崩齿、损坏现象,严重影响盾构施工进度。“大家吃饭都在讨论如何解决这一头号难题。”
在第一台盾构机组装时,除了做好本职工作,魏哲剩余的时间都用来与设备厂家及安装单位交流学习,总结经验。第二台盾构机组装调试及改造时,这个年轻的小伙挑起了大梁,牵头组织工作,利用经验,将第二台盾构机的组装工期较首台整整缩短了15天,给后续施工预留了充足时间。
△魏哲在工作中
“处理盾尾卡死、刀盘卡死等紧急情况对于项目施工来说是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就是经验及教训,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面对困难,魏哲把一个个技术问题当成宝贵的学习机会。
为了减少刀具损耗、降低进仓作业频次、提高掘进效率,他带领项目攻关团队与刀具厂家数次沟通,研究刀具适应性问题,提出打破传统刀具结构形式,在原结构形式上增大滚刀扁齿合金镶嵌深度,优化扁齿刀圈耐磨涂层的布置。
经过技术改进,在接下来的掘进中盾构机成功减少了刀具崩齿率,施工安全、进度、成本实现了大丰收。据不完全统计,这种刀具结构调整的方式让盾构机刀具在同类型地层使用寿命提升了5至8倍。
△2019年4月长沙地铁3号线湘江隧道贯通现场
盾构机掘进任务完成后,即将进行拆解施工。如何保证拆解过程中设备完好,提高拆解效率是重点,也是难点。魏哲等人编制的《泥水盾构机“洞内拆解”施工方案》成为技术指导,整个施工过程未对盾构机造成任何破坏,且拆除时间比预计时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他编制的《盾构机洞内拆解作业指导书》还被录入集团公司《施工作业指导书》,对后续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0年4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长沙地铁3号线湘江隧道《水下岩溶越江盾构隧道施工综合技术研究》、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城市复杂环境下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京广线敏感区施工控制关键技术》两项科技成果,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长沙地铁三号线开通那天我们去乘坐,想想我们施工时天天泡在泥浆里的日子,看到如今装修精致漂亮的站台,真是不容易,那自豪感一下就来了。我记得那天兄弟们都在笑。”魏哲回忆着,眼神里有光。
从替补选手到技能冠军
“他简直就是一匹黑马,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料,但仔细想想,这似乎又是必然。”对于魏哲夺冠,同事们觉得这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
2020年11月27日,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职业技能竞赛在长沙闭幕,魏哲以94.61分的总成绩获个人第一名,以95.96分的成绩在盾构机仿真操作竞赛单元获第一名,代表队以304.66分的总成绩获团体总成绩第一名。
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魏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铁建系统内人才济济,能来参赛的都是各个集团的佼佼者。”
鲜为人知的是,这其实是魏哲第二次参加技能大赛。2017年11月,中国铁建同样在长沙举办盾构机操作技能大赛,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身为替补选手的魏哲获得理论知识、维护保养实操笔试成绩第二名。
“那次竞赛比的是单项技能,替补选手只需进行理论考试及辅助其他选手进行故障排除,压力没那么大。”魏哲坦言,当时施工经验还不足,通过竞赛培训、和前辈探讨,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给之后长沙项目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魏哲在技能大赛开幕式上代表参赛选手宣誓
2020年的这次竞赛与2017年的竞赛相比,竞赛规格高了,参赛选手也换了一茬,考试内容也从单项比拼变成综合能力测试,唯独不变的就是面前的盾构机。为了完成好这次比赛,从全集团优选17名盾构操作能手,再选拔出3位正式选手参赛。“毫无疑问压力极大,作为第一届的替补选手,集团公司及隧道公司两级领导对我的期望值都挺高,当时就想一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魏哲表示。
两个半月集训,代表队制定了详细培训计划,分阶段进行理论、实体机及模拟机集训。队员们也通过查阅资料,开会探讨及向各方请教等不同方式,查缺补漏,不断总结,共同进步。教练还曾三次对集训人员进行阶段性选拔考核,熟悉考试流程,锻炼考试时的心理素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终的竞赛单元中,魏哲和队员沉着应对,逐一破解难题,最终取得佳绩。
在成绩发布的短短几分钟,魏哲收到了很多领导、同事及朋友的祝贺。“我想我没有辜负领导和兄长的期望,没有让所有关心我的人的失望。”谈起这次奇妙的人生经历,魏哲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盾构施工经验,更了解了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今后将会在施工中总结更多经验,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成为公司的综合性人才。
△魏哲获得隧道公司第三届“金牌工匠”
在此后的2021年2月,隧道公司第三届“金牌工匠”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在这份企业高技能人才同台竞争的榜单里,1993年出生的魏哲成功入围,成为该奖项评选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魏哲在穗莞深城际盾构施工现场
本期编辑:胡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