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集团技术赋能绿色生态隧道

2021-08-06 22:08:08浏览:558 来源:吊车   
核心摘要:技术赋能绿色生态隧道

7月29日,中交集团《交通建设报》建设纪实专版报道集团公司南京和燕路过江隧道项目。

技术赋能绿色生态隧道

八卦洲是南京市民的饮用水保护地,也是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隧道工程A3标(以下简称“和燕路过江隧道”)盾构掘进的必经之地,备受关注。为了保证市民饮用水安全,项目部聚焦创新引领,以新技术赋能长江水环境保护,为金陵两岸百姓交上放心答卷。

隧道下穿八卦洲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施工位置贴近双柳河、新生河,但却没有设置市政污水管,实现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零排放”成了项目部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团队和环保专家研究讨论后决定投入污水处理设备,然而,由于空间限制,设备选型却出现“两难”。


“现场场地有限,大设备进不来,小设备处理能力又远不够。”隧道局项目经理王义盛说。为寻求解决之法,项目团队积极与污水设备厂家合作,与设备厂家一起深入现场,勘察测量,根据现场实际空间和工程建设需求最终生产出了适宜的污水处理设备。经过实际应用和改良之后,一套为项目部量身定制的污水处理设备最终成形。随后项目部正式启动污水“上岸”智能化提升工程,盾构施工产生的泥浆经过筛分处理后排入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泥浆流入调浆池重新调制浆液打入盾构机循环使用,最终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喷淋系统

车辆清洗处抓拍系统

扬尘检测系统

新能源扫地机

“只要是环保需要,我们就一定会做到,工程建设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双赢!”王义盛表示,创新技术、优化工艺,实现对八卦洲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项目部进场以来一贯的要求。


项目团队将水域周边位置作为环保重点防护对象,不仅在污水处理设备上精心设计,还不断创新技术,采用环保一体化智能成套系统,进一步为环保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避免因坑内降水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团队还通过在民居和江堤沿线布设回灌井,采取回灌措施,人为抬升地下水水位,保持施工基坑内外水土平衡状态,减缓沉降变形,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说一遍不行,那就再说一遍,环保宣传在职工中做得多了,效果肯定会有所显现!”王义盛表示,想要取得良好的环保成效就必须人人坚持环保理念,毕竟让大家都能关注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人员环保意识还有所欠缺,不愿意花大价钱、大精力来处理环保小事情。为此,王义盛多次找到环保教育培训中心,邀请专家、老师走进工地来给大家上课,提高环保意识,同时邀请环保专家一起对项目规划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如今,环保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位和燕路过江隧道项目人员心中。在全员重环保、做环保的合力下,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顺利推进,一条绿色生态的地下隧道即将与南京市民见面。

来  源 | 交通建设报  隧道局

供  稿 | 孔德智  朱建华

排  版 | 谢保英

责  编 | 尹沁宇  庞传伟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公局集团战高温:亚洲最高拼宽桥首战告捷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