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之初智能车库模拟动画演示
3月29日,由中铁十一局六公司承建是吊车租赁的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完成试运营,正式进入全面运营阶段。一辆辆车从入口高效自动化存入车库,现场井然有序。
作为西南地区停车位最多、单体面积最大是吊车租赁的全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库,它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了停车场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是吊车租赁的画面。从高空俯瞰,车辆、住院大楼、停车场入口与地面花园广场内喷泉、绿草、凉亭交相辉映。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智能立体车库工程由中铁十一局与泸州市卫健委以PPP模式合作,共同实施智能立体车库总体开发。车库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总建筑面积约28192平方米,共计900个车位,其中,智能机械停车位844个,普通停车位56个。与传统停车库相比,该智能立体车库在空间利用率、占地面积、建设周期、停车效率及智能化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为建造好这一民生工程,中铁十一局六公司西南医科大PPP项目以工匠精神,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和努力。打造全地下智能立体车库,旨在缓解地面资源稀缺及停车需求大的矛盾,该项目负责人李冬讲出了建设思路:向下开挖约29米的基坑,建设9层地下车库,修建完成后还原为花园广场,让停车库融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好土地空间资源。该工程作为集团公司以PPP模式进军城市全地下智能车库的首次尝试,充满挑战,也蕴含巨大机遇,自上场起就备受各界关注。拟建场地四周均为已建或在建医院建筑,地理位置极为险要,且泸州地震频发,稍有不慎,不仅无法确保工期,还可能对周边设施造成永久性破坏。
为此,项目部开展头脑风暴,采用“工期倒推法”,模拟车库建设场景,找到制约施工的关键因素——基坑建设及材料设备运转,梳理问题20余条,逐一设计应急预警方案,逐步形成了“超前预控”的施工思路。
“该车库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29米,属国内罕见,由于场地狭窄,车位总数量多,基坑边坡与建筑边墙最大距离仅有0.8米,只能采取近乎垂直的方式开挖,相比其它基坑施工而言,安全风险极大,施工难度也成倍增加。且基坑存在大量岩层裂隙水,排水作业也困难重重。”项目部现场技术人员道出了艰辛。
此外,项目部开挖前委托第三方对基坑进行监测,早做工期预案,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预测预警风险。并借鉴明挖隧道工程中的做法,选取格构式钢梁锚索施工方案,以“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降低施工风险。
与前期施工困难相比,后期车库的内部建设也考验着建设者的专业化施工水平。
整个车库共设有3个进出口、16个存取车口,900个停车位的导轨安装,涉及设备安装与消防专业、给排水专业、电专业等10个工种的交叉施工。项目团队定期召开施工技术交底会,细化施工组织设计,精确每道工序,明确时间节点。负一层入口
“一般的导轨间距不超过±8毫米即可,而该车库为保障横移台车及搬运机器人的爬坡能力,车库内巷道横向轨道导轨内侧间距误差要不大于±5毫米。这就对精细化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人员说道。“车库使用的是红外线扫描检测,可自动识别车辆长短高低。系统会根据车辆的长短和高低,选择适合的停车位。”现场技术人员李道建介绍道。

谋篇布局再出发 提质强企迈新程陈志明总经理拜会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
惊艳!中铁十一局2020版宣传片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