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上海电气』让回家最后20米成为「上上下下的享受」上海三菱电梯推进加装电梯民生工程

2022-09-01 21:33:58浏览:89 来源:上海电气   
核心摘要:让回家最后20米成为「上上下下的享受」上海三菱电梯推进加装电梯民生工程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上海市的民生工程之一,也是解决居民回家最后20米上下楼难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旗下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三菱电梯”)利用自身电梯产业和技术优势,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了这项民生工程。

上海三菱电梯为旧楼加装电梯业务定制开发了“菱嘉”加装井道产品、配备了钢结构、幕墙的全套产线产能;推出了“装配式”的工厂化规模制造钢结构、幕墙井道;构建了“完全符合上海市加装设计导则、完全按图施工”的集中设计体制、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管理体系;探索电梯部件工厂内预装预放后直接现场吊装就位、现场调整后直接动车的电梯加装新工艺。这一工艺使得整个加装工期缩短了近一个月、现场施工量和现场原料部件堆放大大减小,且始终按照“质量优于一般加装、总价格与市场持平不贵”的原则来定价、服务百姓,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对居民的影响。


在加装电梯前,上海三菱电梯充分调研既有建筑社区的空间布局等情况,多层住宅的公用空间和土建结构特征,以及社区居民的用梯需求和用梯习惯,梳理了加装电梯项目准备期、施工期、运维期的“痛点”——

   / 准备期

部分既有建筑较难满足常规电梯的底坑深度和顶层高度等安全合规要求,地下管网、地下人防等设施迁移困难;老旧小区普遍楼间距较小,传统的电梯顶层高度会影响居民采光

   / 施工期

传统加装电梯的井道和电梯部件都需要在现场搭建和装配,施工周期长、占地广,易扰民

   / 运维期

老旧楼房空间狭小、隔音防振效果差,电梯运行噪音和振动被放大;老龄化社区居民密度大,24小时都有上下楼需求,这对传统的定期停梯保养作业带来挑战


以技术创新打通全周期“痛点”

加装电梯是涉及机电安全、钢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振动噪声抑制、设备运维等多个领域的复杂工程。上海三菱电梯以解决加装电梯工程技术“痛点”为导向,形成以下三大关键技术:

“浅底坑/矮顶层”

土建适应技术

“装配式”钢结构

一体化井道技术

“减振降噪、预测性

维保”高效运维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浅底坑、矮顶层”土建适应技术需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底坑下方无市政管线,如天然气、自来水、强弱电等;一个是当地电梯监督检验机构允许参照GB/18621标准进行验收

上海三菱电梯综合运用了机械学、电学、声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建筑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应用机电一体化设计、钢结构工厂化预制、三组元减振、基于数据分析的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等技术和方法,攻克了“浅底坑/矮顶层”土建适应、装配式钢结构、曳引机布置、曳引机减振降噪、预测性维保等难题,形成了上海三菱电梯专有的关键技术。

用心做好全世界最小房地产项目

加装电梯在技术上来说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跨界项目,由“小区改建”“加建井道”“电梯工程”和“居民代办服务”四种截然不同的板块互相跨界交织而成,可谓“全世界最小的房产开发工程”。尤其是小区加装电梯的施工,是在居民密集的老小区实施改造、“螺丝壳里做道场”,至少就要涉及9家公用事业单位。既要做好井道、装好电梯,保证“安全”“高效”“少扰民”,更要确保工程总体质量,并控制造价、为居民省钱,这是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加装电梯后


同时,必须站在居民的立场上,用心做好那些居民在意的细节。例如:施工前,要落实临时用厕办法;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倍聚焦居民出行安全的万无一失与基本便利;工程结束前,做好残疾人坡道等,这些事情可能也是决定居民“满意不满意”的重要细节,其实不“大”也不“难”,关键是“用心”。


电梯加装容易,但投入使用后运维费用筹集难、居民满意难、保障电梯安全运行难,已成为市政府高度瞩目的后续难点。为此,上海三菱电梯拟与相关保险公司联手酝酿“物联网、原厂全包维保+保险”的“加装无忧”创新解决方案;对难以一次性筹措大额资金又希望解决运维后顾之忧的居民,相应推出了5大件10年延保服务。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金华高空车出租公司|浙江鸿旗租赁,登高车,吊车,云梯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