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副总裁、总工程师孔遁,高级专家郑机,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部长伍军,生产监管中心总经理肖于太,生产监管中心副总经理杨启兵,信息化中心副主任、中铁信科总经理高峰,总经理韩永刚,中国中铁相关部门及所属各单位技术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伍军主持。
孔遁强调,一是以铁路预制箱梁智能制造现场观摩会为契机,推进股份公司施工技术基础管理工作;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创新企业要求,建设专新特精企业,增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有力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三是在工程建设各领域、管理链条和应用场景,包括箱梁预制、铺架、四电等各专业均要实现智能建造,下半年将适时举办地下工程智能建造观摩交流活动;四是要抓好信息化建设,实现现场管控、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的信息化、自动化,并在既有的基础上创新,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五是要重视和支持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信息化、新技术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效益提升的赋能作用;六是要抓好研发平台建设工作,有条件的二级单位要抓住国家和省部级技术平台建设的机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各项专利、奖项;七是要在技术上积极支持信息贯通工程,发挥技术工作的支撑作用;八是要抓好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工作,为年轻的技术人员提供发展平台。
会上,韩永刚代表对与会来宾表示热烈 ,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四局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当前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创新变革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中铁的指导和帮助下,依托渝昆高铁江阳制梁场全面推进中国中铁“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V1.0”专项课题组子课题研究,持续优化创新体系,系统推进平台建设,聚力攻克行业难题,组织完成了铁路预制箱梁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发及配套智能设备研制,系列成果已应用于现场、成效显著。
他表示,将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持续秉持科技兴企、科技强企的理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智能建造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路径,贡献更多的四局智慧和力量。同时,大力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努力为中国中铁智能建造乃至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观摩了中铁四局渝昆高铁江阳制梁场铁路预制箱梁智能建造施工现场;中铁三局、、中铁隧道、中铁工业等单位分别就小型预制构件、铁路预制箱梁、隧道、桥梁工业化等智能建造情况,以及智能建造综合业态产业园规划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中国中铁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生产监管中心、信息化中心等负责人通报了上半年科技创新、技术管理、信息贯通工程等方面的总体情况;中国中铁高级专家郑机对此次观摩交流活动进行了点评和要求。
渝昆高铁是国家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区域,途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一市,正线长度699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为构建京昆高速铁路大通道,加强成渝、滇中两个城市群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升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沿线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下面,跟小编一起走进
渝昆高铁江阳梁场
看它是如何助力渝昆高铁建设“加速度”的!
↓↓↓
渝昆高铁江阳制梁场,占地131亩,采用纵列式布局,规划建设有智能梁场调度指挥中心、钢筋智能加工配送中心、制梁区、存梁区、混凝土拌和站与试验检测区等六大功能区,主要负责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四标599孔梁的预制任务。目前,已完成箱梁预制375孔、架设310孔,实现了工期近半、任务超半。
为加快培育智慧建造产业新生态,以“数字施工与智慧建造”双轮驱动,2020年1月,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立项了“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V1.0”为重大专项课题;2021年初,依托渝昆高铁江阳制梁场,组织完成了箱梁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发及配套智能设备研制;2021年8月,梁场认证通过后,全面启用智能管理、智能工装配套、智能生产的运转模式,实现了箱梁预制产业技术升级换挡。
结合箱梁预制工业化建造特征,以企业大商务数智平台为底座,在全工序工装设备智能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5G、BIM、GIS、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智能梁场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效解决了箱梁建造中信息易分散、问题难追溯、管理功效低等问题,实现了以箱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的人机料法环的全要素智能化管理。
按照生产需求,重点针对钢筋加工、钢筋绑扎、模板打磨、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压浆等重要工序研发或升级改造智能化工装设备,研发了四轴卧式钢筋弯曲中心、钢筋辅助提料系统、箱梁模板自动打磨系统、提浆振捣整平一体机、梁端凿毛机器人、梁端防水层喷涂机器人等智能工装设备,实现了箱梁预制配套工装设备的智能化生产,达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目的。
采用智能梁场指挥系统,“数智化指挥中心”既是智能梁场的大脑,也是生产指挥的中枢。其通过BIM+GIS技术构建了与现实相映射的三维数字孪生梁场,可实时查看现场工序、工装、成品及半成品等信息,对施工进度、物资动态、工效对比、质量管理等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预警,可随时通过平台下达生产调度指令,实现了梁场计划、生产、运输及架设的全环节智能指挥调度。通过全工序安全质量数据的动态采集、实时汇总、自动判别、自动报警、自动定位、动态提醒、快速反馈的智能闭环管理模式,也提高了安全质量管控效率。
◎定位网数控电阻加工中心◎四轴卧式U型钢筋弯曲加工中心通过铁路箱梁智能建造科技攻关及应用实践,箱梁预制生产的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劳动力投入减少60%,生产效率提升30%,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目前,该梁场的铁路箱梁智能建造子课题,已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1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国内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其中,研发的预制构件管理平台获得中施企协第二届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特等奖。
监制:路辉 审核:黄爱国 宋恒
编辑:陈子华 张靳晶
图文:王赛 贡海斌 徐永正 蔡朝阳 丁秀赫 丁顺 谢祥 田五林
来源:局办公室 二公司
主办:中国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