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米的高空,给你一辆车,你敢开吗?”,近日,新华网发布的二公局渝湘高速重庆武隆段索道桥视频冲上了微博热搜,交通建设报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度报道,现分享给大家。
↑点击观看视频↑
这条“钢丝”跨径达到245米,宽度只有4.3米,却能够承受45吨的重量。“说实话,我开了20多年的货车,在这样的桥上开车还是第一次!不过通过之后感觉还是很稳的。”参加这座索道桥动载试验的司机激动地说。其实,这条索道桥是服务于双堡特大桥建设的施工便道,因此才设计了极高的承重量。
双堡特大桥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是渝湘高速公路复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主跨810米,也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跨径的双跨连续拱桥。桥区山高崖陡、水深流急,主桥中墩被大洞河和小河沟两个峡谷天然分割,仅有一条曲折狭窄的山路通往桥位处。按照常规做法,项目部需要在中墩处建设一座拌合站,保障施工所需混凝土。然而,看到这样崎岖的山路,建设者犯了难:工程所需的2300多吨钢筋和3.9万立方米混凝土等关键物资根本无法运输,拱座及桩基开挖的渣土也无法外运。如何建设一条至大桥中墩的施工便道,成了摆在技术团队面前的首要难题。
技术人员反复商讨,多次勘察点位,最终选择在大桥中墩之间建一座索道桥横跨大洞河。在悬崖建桥绝非易事,要攻克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喀斯特地貌带来的锚索难以锚固的问题。“索道桥两岸山体岩溶发育程度相对较好,作为整个桥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关键受力部位,岩锚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索道桥的承载能力。”项目总工程师尹涛如是说。在设计之初,项目就多次邀请专家研讨,现场勘探,最终决定把锚进岩石的锚固索从原来20多米增加到35米,部分甚至贯穿整个溶洞,让岩锚牢牢锚固在两岸的山体之中。同时,在桥面两侧设置的稳定索也让行车更稳定。
基础稳定性保证之后,为了尽量增强索道桥的载重能力,建设者们费尽了心思。首先,把大桥的“承重腿”绷直。将岩锚的水平夹角控制在极小的角度之间,使其控制的承重索几乎平行于地面,就像拔河中绷直的绳子一样,保证桥面平稳。其次,让大桥“轻装上阵”。项目采用仅有13厘米的超薄钢箱式结构作为桥面板,在承重索承重能力不变的前提下,桥面轻了,载重自然就增加了。最后,赋予桥面“筋骨”——在桥面宽度范围内设置21股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作为桥面索。相对于索道桥常用的钢丝绳,其主索强度增加5.2倍,且自重减轻83%,这也是钢绞线作为主要承重索首次应用于大跨径重载索道桥。
历时6个月,一条靓丽流畅的弧线缓缓划出,索道桥连接两岸青山。“有了这条‘黄金通道’的加持,双堡特大桥主桥钢拱肋吊装指日可待!”看着高耸入云的桥塔,项目经理刘苗充满了信心。
来源
交通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