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让一课白菜烂地里
供稿 | 吉昱安 编辑 | 黄家庆 审核 | 曹小荣
当地是水族苗族聚居地,靠天吃饭,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蔬菜种植成为当地村民经济收入是吊车租赁的支柱。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往年上门收购是吊车租赁的蔬菜商毫无踪影,全乡是吊车租赁的蔬菜都滞销,自己吃又吃不完,卖又卖不出去,眼看就要烂在地里,蒙受巨大损失。
就在几天前,潘玉贵还站在自家地头,看着满地的新鲜白菜,他预估了一下,自家白菜有2000多斤,按照往年行情,可以卖2000多元钱。筹算着,徘徊着,他脚下踢飞一颗白菜,心里惆怅未减一分。
看着两辆车把蔬菜运走,潘玉贵握着项目员工的手,激动地说道。
历时两天,到3月23日,村民们滞销的10余吨蔬菜全部顺利通过项目设置的作业控制区运出,至少减少村民经济损失2万余元。
从播种到施肥,从浇水到除害,一步一步看着白菜发芽、长大,潘玉贵投入了大量心血,眼见着可以采摘了,家里春耕的种子和肥料钱也有着落了,一场疫情却让他措手不及。
这里地处月亮山腹地,是贵州省重点扶贫的“两山”极贫乡镇之一,
同样发愁的还有榕江县政府,今年是国家脱贫攻坚决胜年,蔬菜滞销无疑给当地的扶贫工作泼了一盆冷水。县政府联系多方渠道,经过协调,贵州凯里学院愿意收购部分蔬菜,其中,就有水尾村的大白菜。
3月22日,项目挑选精干力量,协同高速交警、路政等部门,在荔榕高速右幅K33+700处设置了1.5公里长的养护作业控制区,引导货运车辆停到控制区内。项目员工和村民们将提前搬运到防撞栏外侧的蔬菜装载到货车上。整个过程按照先前制定的方案稳步推进,井然有序。在转运现场,项目人员发现有几个村民未带口罩,还及时拿出备用口罩指导他们戴上。
不仅是潘玉贵一家,整个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水尾水族乡都在发愁。
销路找到了,本以为问题就此解决。但是出村道路近期多处滑坡,货运车辆进不来,蔬菜出不去。这时,县政府想到了临近水尾水族乡的荔榕高速,希望能通过荔榕高速将这些蔬菜运出。
”荔榕项目负责人李永辉说道。
“感谢,还好有你们帮忙,不然我家里的白菜全部得烂在地里,几个月的辛苦都白费了。”
面对从未有过的工作内容,养护公司荔榕高速养护项目接到县政府与业主单位的任务部署后,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蔬菜转运安全防护作业方案,要求既要保障过往车辆正常通行,又要为运输车辆的停放、蔬菜的装载留足空间,在做好防疫工作及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蔬菜顺利运出,坚决不让一颗白菜烂在地里,解决村民们的心头之忧。项目还强调,在以后的这类工作中,要多帮助少数民族同胞,为当地人民群众早日脱贫贡献中交力量。
“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