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正在加速形成碳中和共识,可持续发展正迎来历史性契机。
2020年9月,国家提出3060双碳计划,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完成这一目标,我国政府推动碳交易,用市场的手段减排。从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视角看,碳市场建设和绿色中国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从全球角度和长远发展来看,碳减排将是一个争夺新型碳金融市场话语权的战略问题。
近日,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全联并购公会联合主办的碳中和金融产品创新研讨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双碳”目标下低碳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传统金融向碳金融的转型,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碳金融工具,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将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使得排放主体承担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来承担其碳排放的社会成本,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
随着CCER重启的信号,多个相关创新碳金融产品近期落地。2022年7月,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进行融资合作,是国内首单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业务。同月,北清环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山东高速大厦签订《碳资产CCER收益权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国内首单CCER碳资产收益权信托融资业务的创新探索取得阶段性成功。
“双碳”目标的推进,碳交易市场产品——林业碳汇被看作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2021年12月浙江安吉上线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搭建了闭环的碳汇收储交易市场。通过竹林固碳能力核准、金融机构合作、碳排放配额交易、交易收益反哺等方式,切实解决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难题。
根据能见科创统计,2012年-2017年CCER允许受理期间,国家层面签发的CCER在8000万吨。其中,公司出于碳中和目的消耗了约200万吨CCER,试点市场交易消耗了约3000万吨,全国碳市场用于履约大约消耗了3300万吨。目前,市场上可用的CCER余额约为1000万吨。今年以来,CCER供给短缺,CCER的价格逐步推高,甚至出现了超出配额价格的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减排作用,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及其委员合作单位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香港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定于2022年9月7日-9日举办碳金融高级研修班暨林业碳汇专题培训,旨在整合业界优秀金融及碳资产领域资源,全面剖析碳金融体系,概览国内外前沿碳金融实践,共同探索中国碳金融市场机遇。
面向广大林业资源开发从业者、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重点排放企业、减排项目业主、投资机构的前沿课程,抢先看到行业趋势,一站式解决业务难题,内容硬核,资源广阔,助您洞悉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培训涵盖碳金融发展的四个方面:
1、宏观政策及发展趋势;
2、市场现状与体系框架;
3、碳金融和碳资产实务;
4、林业碳汇专题。
-4天时间,您将收获-
一套碳金融产业方法论。
一套扎实的碳金融思维。
一份碳金融发展全景图。
一份高质量的决策参考。
附通知文件:
(上下滑动查看通知原文)
扫描海报二维码报名:
课程详细信息咨询客服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