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电建核电【最美一线人物】电建路上追梦人

2020-12-26 20:37:16浏览:977 来源:中电建核电   
核心摘要:你认真的模样,真美!

放飞梦想是吊车租赁的“技术尖兵”
如今是吊车租赁的程源已经在电仪专业摸爬滚打度过了10个年头,已是技术组长是吊车租赁的他依然是亲力亲为。荣成核电项目年轻技术员多,又是第一个示范核电项目,面对这错综复杂浩如烟海的技术资料,笑眯眯的程源总是能全面应对。
开万硕,大唐东营项目部电仪工程公司电气试验技术员,1995年出生,2017年参加工作。他严于律己,自从他进厂从事高压电气试验工作,他就在心里默默坚定了信念:人要做好,工作要做精。工作中,他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碰到不明白的就向别人请教,在晚上休息的时间还不忘抽时间翻阅各类技术资料,对学习的刻苦使得他工作能力突飞猛进。进厂三年时间,他参建了4台超超临界机组,他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专业技能,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的工作态度,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称赞。
他们将青春奉献给了所热爱的电建事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勾勒刻画出电建的点点滴滴,诠释着“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和“乐观应变、智慧图强”的企业精神。生活中,他们朴素、正直、与人为善;工作中,他们细致、耐心、脚踏实地,他们是奋战在施工第一线最美一线人物,他们是核电路上的“追梦人”。
“德才兼备”的技术强手
在锅炉壁温元件安装施工中,他发现该项目收到的监理整改通知单较多。现场了解相关情况后发现:锅炉壁温安装用的铠装热电偶其测温元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并且按照同心圆的形式盘在一起,在安装时需要先将测温元件进行手工捋直,并且人工取直的方法因人而异,无法保证施工工艺,所以才造成整改通知单频繁下发。作为技术带头人,面对问题首当其冲,立即组织人员总结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翻阅资料、一次次失败重来、一次次试验改良后,《手持式铠装热电偶调直机》终于研制成功,该装置不仅能够快速的将铠装热电偶进行调直,还能保证取直后的热电偶形同一致,该装置不仅能够快速的将铠装热电偶进行调直,还能保证取直后的热电偶形同一致,既提高了安装效率又提高了工艺质量。作为科技能手,他多次荣获电建核电公司星级员工、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参与编写的多项论文和科技成果均取得斐然的成绩。
电厂的每一处都有他们奋斗的足迹,他们将责任、奉献镌刻在心底,将青春、热血融进了电力建设事业中。
2016年末,他跨越千里来到广东阳江核电,核电复杂繁琐的程序不禁让他眉头紧锁,但很快,他调整心态,从头做起,碰到新接触的东西拿出随身的问题记录本进行记录,随着本子的增厚,他的阅历和技能也逐渐成熟。5号机组主变、厂变、气体母线、发电机附件、封闭母线、辅助变压器所有施工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也都将成为他人生的一个个勋章!浇注母线期间,朱振平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组装模具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下,导致施工人员积极性不高,他把问题牢记于心,回去之后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研制出了模具快速组装装置,从而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他说:“年轻人就是击鼓人,要起到带动士气的作用!”事实证明,他不但把鼓敲响了,而且敲出了平地惊雷般的声势!
朱振平,山东菏泽人,自2015年在聊城信源项目进厂,负责过信源项目部厂用技术员电气工作,2016年在阳江核电高压调试技术工作,2019海风项目电仪技术负责人,现任荣成项目部电仪工程公司专责工程师。
“精益求精”的90后
图文:郝晓林 韩胜男
黝黑的面庞,结实的身材,脸上总是带着阳光的笑容,在电建核电公司荣成项目,有着这样一个被新进厂员工称作“青年老师傅”,他就是仪表试验班班长---王林浩。六年的电建时光,已经使他从一名稚气未脱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班组“老师傅”,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他用自己的踏实、执着走过了公司一个个工程项目,工作中肯钻研、追求精益求精;生活中豪爽,是地地道道的“老大哥”。
程源,山东临沂人,2010年进入电建核电公司,阳江核电项目进厂,负责二次安装调试、继电保护;2014年新疆神华煤基项目,任职调试班副班长;2015年信源茌平、赤峰项目,任职调试班班长;2017年华电南疆项目任职电仪专工;2020年调入荣成核电项目,在荣成核电项目担任技术主任负责技术工作至今。
有人说,电建人是“老黄牛”,为了秋收的硕果,默默“耕耘”不求回报;
程源不仅仅是施工一线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核电公司年轻一代技术人员的代表,他在核电领域刻苦学习、严谨操作、努力工作的同时积极参技术比武、获得公司组织配线调试技术比武一等奖。他是名副其实的核电建设“先锋”,用青春和汗水为电建事业谱写着智慧的音符,创作出华美的乐章,书写着电建路上的辉煌。
朱振平,一名基层的电建青年工作者,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我相信这样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肯定会在自己的电建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梦想从来就是没有终点的。
有人说,电建人是“穿针引线”的高手,擎起座座铁塔、架起条条银线;
刘  超
编辑:李  莎  朱振平
● 扫码关注我们
开万硕
他秉承“施工六化”的理念,遵循“分区管理、分层施工、过程精品、一次成优”科学施工原则,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实体样板引路为导向,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克服了设计图纸滞后、施工任务重、工期紧、气候恶劣等诸多困难,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使工程达到“内在质量可靠,外表工艺美观,经济指标优良”,使1号机组在168小时满负荷连续运行期间,系统及设备运行稳定,保证了大唐东营项目百万机组的顺利投产,促进了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干好工程就是书写最好的标书”,年少有为的刘超多次荣获公司星级员工、优秀技术人员、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同时,他还注重技术经验的整理和留存,在科技创新、论文发表方面多次获得奖项。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2013年成为核电工程公司一员,2014年担任技术员助理,2015年担任技术员,2016-2017年担任专工,2018年担任技术主任。他,就是田旭。
荒凉的戈壁滩、寂寞的山村水乡、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因为他们的到来,便显得生机勃勃,因为他们的到来,便带来了光明的希望。“电建郎,电建郎,一年四季在他乡,建起电厂一座座,留下足迹几行行”。
工作之余开万硕还是个热心肠的人,特别是对新进厂的员工,主动帮他们办理入厂手续,不辞辛苦的跑前跑后。由于项目部距离超市较远,下班时间他会开车带新员工出去采购生活必需品,简单的几天相处,他们就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项目上急需防疫人员,兼任电仪公司项目综合管理员的开万硕结束隔离期后积极响应项目部号召,第一批返回项目工地志愿担任综合防疫员,每天的正常工作之余还要为大家领取口罩以及给生活区、办公区消毒。在大家眼里,开万硕就像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白天忙着工作,晚上又带着同事们搞科技创新,他就好像是一台永动机,每天热情澎湃、不知疲倦。同时,他还注重技术经验的规整,现正进行“研制多功能高压电气交接试验辅助平台”的QC发布和各项目推广。几年的生活和工作历程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增加了他战胜困难的决心。如今的开万硕,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努力,不知疲倦的书写着自己灿烂的人生篇章,而他的故事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程  源
王林浩
东营项目是“世界首台”、六缸六排汽、超长轴系、超低背压、超低煤耗、二次中间再热、超超临界百万机组项目,紧张的工期并没有阻挡他的干劲,披荆斩棘的他在工作的岗位上闪闪发光,本项目采用全厂总线通讯方式,在总线的施工及调试投入中遇到了阻碍,他一遍又一遍研究思考总线技术,不断和总线专家及各单位进行探讨总线施工调试方案及处理问题的办法,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全厂总线故障排查及处理办法的“葵花宝典”,并得到了业主的嘉奖以及项目部的肯定与赞扬,为并网发电保驾护航。
工作中他总是把最艰难的任务留给自己,他深知核电现场环境复杂,每天工作前都会反复强调 “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走一步,少出事故”。他也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新员工们,将这些年来自己积累、提炼出来的技术要点手把手的教授给大家。虽然在专业公司年龄不大,但他却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刘超,电建核电公司大唐东营项目部电仪工程公司一员,他从一个刚迈出校门的懵懂大学生,经过了4个项目的历练,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技术强手;一步一个脚印,他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完成每项工作,用火一样的热情和辛勤劳动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伴随着公司一起成长。与你相约,我们缘定百万机组发电项目。
“热情澎湃”的多面能手
重点能源东营项目,山东电网“第一跨”—东营黄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重要电源支撑点。该项目具有高参数、大容量、新工艺特性,采用多项世界首次和国内首例的集成创新技术。作为“世界首台”项目的参建者,田旭为此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技术带头人,必须要敢于创新,勇于开拓。
不断转换的角色背后隐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
而今,朱振平依然踌躇满志,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喜欢在路上奔跑的感觉。
朱振平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也是朱振平喜欢的一句话,也许电建人没有大把的时间阅读,那么他们至少让自己的身体在路上将沿途风景尽览。作为核电班组建设推进者连续三年获得业主优秀标杆班组,曾获得过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优秀团员,优秀宣传员、国家级QC,集团工法,科技进步奖,省级技能比武个人奖项、机电工程著作等。
有人说,电建人是基石,没有他们就没有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有人说,电建人是拓土开荒的“先行者”,建起座座电厂点亮万家灯火;
朱振平参与建设的第一个电厂是山东信源项目对于一年六台机组的紧张工期,条件艰苦的火电厂,每天都要换一身工装。烟尘大、施工条件差、现场设备不熟悉等等困难伴随着他。当别人都在抱怨,都在彷徨的时候,他秉着一股韧劲儿,坚持心中所想,埋头苦练,他到阴暗闷热的廊道里与外协队伍一起放电缆、在冷清的配电间调试老师们一起调试、也曾到狭小拥挤的夹层中与安装工们一起安装桥架。就这样,不怕苦,不怕累,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对本职工作游刃有余,获得了老师傅们的一致赞扬。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这个别人眼里心灵与年龄不甚匹配的青年人,时不时会冒出一两句大家不知所以的“酸诗辣语”,他年轻富有激情,喜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
           
敢为人先的核电“全能”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他会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继续吹响向更高、更强、更好目标前进的号角。我们相信,他定将谱写新的篇章,他的青春在电建路上将永远光彩熠熠!
田  旭
“总结创新”的科技能手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电建核电获奖啦!| 海外工程优秀营地长这样!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