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电建核电』《中国电力报》工程周刊头版发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法书专访报道

2022-07-29 23:12:21浏览:121 来源:中电建核电   
核心摘要:《中国电力报》工程周刊头版发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法书专访报道

日前,《中国电力报》工程周刊头版发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法书专访报道《高质量党建引领改革创新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7月26日,公司迎来了70岁的生日。一路走来,人披荆斩棘,拼出了精彩的天地。


壮美70年,既是发展历程的节点,也是全新的起点。公司作为中国电建集团唯一一家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安全许可证的子企业,深耕主业,多元发展,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再提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法书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对公司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长远的规划。


中能传媒:

公司作为一家老牌能源建设“劲旅”,综合实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您有哪些发展和管理的理念?贵公司在工程建设领域有哪些令人瞩目的业绩?


刘法书: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真正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成立70年来,先后建成核电、燃煤、燃气、生物质、风电、光伏等大型电站575座,总装机容量达13110万千瓦。“干好工程,赢得信任,树立形象,开拓市场,培养人才,转型升级”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多年来,公司取得了多项全球之最、全国第一,包括:建设了世界首台“六缸六排汽”百万千瓦机组工程——大唐东营电厂工程;建成了全国首台国外“双引进”30万千瓦机组工程——石横电厂工程;建设了全国首座生物质发电示范工程——单县生物质电厂工程;建成全国首批百万千瓦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天津北疆电厂工程;在广东阳江核电站开拓出建安一体化模式,创新核电工程建设新途径;全国首座百万千瓦智能化生态电厂——莱州电厂工程两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中能传媒:

公司作为中国电建唯一一家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的企业,贵公司是如何厚积薄发,发挥核电工程建设优势的?


刘法书:

作为中国电建集团唯一一家核电建设专业化公司,我们深切体会到,党建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高质量党建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把关定向、提供组织保障、凝聚智慧力量。


自1989年参与承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以来,公司共建成核电机组7台,总装机容量达725.8万千瓦。目前,公司参建“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核电站、广东太平岭核电站、浙江三澳核电站、辽宁徐大堡核电站等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约860万千瓦。


公司紧跟国家“核电强国”目标,积极实施“核电领先”战略,加快“减碳”的脚步,抢抓核电重启重要机遇,以在建核电工程为发展平台,加快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自有核电人才储备,提升核电品牌影响力,坚持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投身于国家核电工程建设,为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能传媒:

公司始终重视改革创新,为了实现创新发展,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刘法书:

当前,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兴改革创新之风,行改革创新之举,把作风建设焕发出的激情干劲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党委深入开展“双引双建”工作的要求,通过“政治引领、示范引导,建优体系、建强基层”,进一步提升公司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信仰之光照亮企业改革创新之路。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我们把加强能力建设摆在第一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气,围绕公司发展和能力提升进行改革创新。必须把实施“双引双建”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收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谋划落实全年重点任务、解决基层项目难题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党建工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


中能传媒:

核电工程建设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非常高,贵公司是如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为公司注入强劲发展动力的?


刘法书:

企业走在做优做强做大的道路上,除了需要清晰的战略规划、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的制度规范,归根结底还要靠高素质人才贯彻执行。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企业党建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筑牢企业发展的“根”。


对于人才培养,我始终强调,“能干事”是基本素质要求,“干成事”是基本能力体现,“把事干好”则需要综合能力的提升。多年来,公司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先后有1人获得全国劳模,2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2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荣获省部级劳模、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50多人次。如今,公司人才资源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人才总量稳定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分布更加合理,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良,人才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中能传媒: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公司,公司积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上建设的代表工程有哪些,海外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刘法书:

近年来,公司大力践行“国际优先”发展战略,国际业务覆盖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地区,先后建成沙特PP8、印度GMR、越南沿海二期等国际机组工程30余台,总装机容量达998.88万千瓦。


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我们将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公司。在“一带一路”能源建设中走深走实,贡献更多的电建智慧和力量,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世界版图上树立起闪亮的坐标。

中能传媒:

公司注重转型发展,锚定“双碳”目标,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贵公司是如何结合“双碳”目标,布局绿色发展的?


刘法书: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一家央企,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公司先后承揽新能源项目247个,建设完成光伏电站32座,风机吊装4050余台,总装机容量达1100万千瓦。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坐标、把准定位、干出精彩,建设更多管理领先、技术先进的高质量工程,坚决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


缔造钻石精品,成就业主梦想。在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公司的道路上,公司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70岁生日,以更加辉煌的业绩开创未来。

编辑:党群工作部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电建核电』中电建核电公司召开第三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中工作会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