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地铁在建线路中穿越海河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最长区间
项目负责人王文灿谈到:“施工过程中,参建员工始终以如履薄冰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心态,组织好安全质量管控,如期兑现施工节点,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获得业主、监理和地方政府部门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一致好评。在穿越一级风险源海河时,项目监测零预警、盾构机出洞零误差;盾构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平均控制在1毫米以内;双洞联络通道特殊管片安装姿态控制在5毫米以内,远低于50毫米的设计限值。
●11月15日,“海河151号”盾构机安全进入钢套筒,左线顺利贯通。
●12月18日,“海河152号”盾构机顺利抵达接收井,盾构双区间提前实现贯通。
除此之外,项目严格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土压平衡和盾构姿态,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在相应区域加强同步注浆,并根据监测情况实施二次注浆,确保隧道管片拼装达到了“零渗漏、零破损、零污染、零缺陷”创优要求,成为全线标杆。
12月18日11时8分,随着“海河152号”盾构机顺利抵达接收井,中铁十五局城轨公司施工的天津地铁10号线下穿海河最长区间隧道提前13天双线贯通。
施工中的盾构隧道
自盾构机始发以来,建设者们按照“方案为主、技术先行、安全第一、质量为上”的原则,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风险,多措并举确保盾构机安全平稳掘进。
据悉,地铁10号线是中心城区东南部的半环填充线,建成后将与地铁1、2、4、7、8、11号线等11条线路进行换乘,为沿线市民出行带来便捷与效率,同时对加强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北部新城和解放南路等区域的联系有重要意义。
“在进入海河高风险作业区前,我们对沿线主要风险源、地层情况、海河水文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严格落实隧道监控量测工序,加强对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海河管理处办公楼、海河护岸桩等风险源沉降监测,建立掘进试验段,不断优化掘进方法。”项目总工程师刘涛介绍到,“同时还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巡查制度,高效落实各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管控措施,动态调整掘进参数,使隧道掘进连续快速,施工冲刺阶段单机日均推进15环。”
▲建设者们庆祝隧道贯通
;也是
区间正式进入掘进阶段。
天津地铁10号线为城区西南至东北方向的轨道交通骨干线,全长43.2公里。此次贯通的柳林路站至环宇道站区间盾构隧道单线长1093米,是
●10月16日,盾构双区间安全通过一级风险源海河,关键施工节点取得阶段胜利。
▲盾构隧道下穿海河
▲左线盾构机始发,盾构区间正式进入掘进阶段
,穿越河面宽度达176米;同时隧道顶层覆土距海河河床底部最近仅9.4米,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盾构机推进最大纵坡值达千分之28,进出口坡度大、施工难度大,是备受关注的一级风险源控制工程。
接下来,该盾构区间将陆续转入轨道铺设、机电安装及附属出入口等施工。参建员工将一如既往的精细管理、规范施工,全力做好盾构机吊拆及洞通移交工作。
●5月24日,“海河151号”盾构机始发,该盾构
穿越海河河面距离最宽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