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建设花絮
任永平
建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是外经工作是吊车视频的一个“转折点”
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是我国无偿援助尼泊尔,承建是吊车视频的一项大型建筑工程。
该中心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巴尼斯沃,规模宏大,造型独特,用材考究,既具有尼泊尔特色,又兼备中华民族建筑传统风格,创下了尼泊尔建筑史是吊车视频的19个“第一” 。1990年9月22日动工,1993年6月20日竣工。总建筑面积12573平方米,占地面积8.4公顷。
组成由海外公司副总经理崔文舫任组长,建筑处总工程师陈兴华,政工处副处长任永平为副组长的技术组。全面负责该项工程的技术和施工工作。于1989年11月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从全局17个处级单位,选拔技术工人243名,先后进入尼泊尔。
让人料想不到的是,由于尼方提供的地质资料与实际不符,还未开工就遇到变更设计。原来确定的施工方案等,必须推倒重来。技术组积极配合,设计图纸一到,立即打响桩基施工的中心战役,深入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开展创造性劳动、不断提高工效。从日成桩2根,到10根、15根、最高达31根,提前48天完成钻柱任务,打响了第一炮。
再接再厉,决战主体。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地下室和基础施工难关被很快攻破,施工局面大为改观。
针对建筑结构变化多端,一层一处一厅一室均造型独异,以及气象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若干小战役,分门别类,各个击破。积小胜为大胜,生产进度节节上升。
安装大会堂螺栓节点网架时,高空作业,技术复杂,又是首次面对。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胆大心细,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和反复比选,做到预埋、放线准确合理。仅花13天时间,一次性安装成功,取得了鼓舞人心的好成绩。
在全面突击装修工程的同时,采取穿插作业方式,把附属建筑和有条件做的工程提前施工,交叉安排,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始终把质量创优作为奋斗目标,制定和健全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突出和坚持“每道工序不达优必须返工”的做法,使群众创优积极性越来越高,工程越做越好,跃上一个新台阶。
1993年7月,经国家验收,工程质量评定优良;经中尼双方共同检查,一致认为该项目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优良。
1993年11月18日,比兰德拉国王携皇后,为国际会议中心剪彩。仅隔3日,南亚七国部长会议在此隆重举行。1993年6月9日,时任尼泊尔王国政府首相柯伊拉腊,对新华社记者说:这座国际会议中心精美绝伦。它将永远是尼泊尔与中国之间友谊的象征。中国驻尼大使邵炯初说:这座结构坚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装修豪华的国际 会议中心是一座丰碑,既象征中尼友谊,又标志着铁道部二局高超的建筑技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尼时专程视察,并同专家组领导合影。
援建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跨度五年。先后经历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等国际风云动荡,面临了尼泊尔三届政府更迭和政局不稳、罢工频繁等现实剧烈演变,又恰逢国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大潮重磅冲击。援外人员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恪尽职守,立场坚定,克服了各种困难和诸多不利因素,胜利完成援建任务,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交上了圆满答卷。
与此同时,援外队伍学习、熟悉和掌握了国际建筑市场规则,遵循规律,创建品牌,收获效益,闯出新路。
尤其重要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既懂菲迪克条款,又会国际工程管理的各种人才,为今后独立走向国际建筑市场打下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修建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是一个转折点。由过去的借船出海,提供劳务,到独立外经外贸和承包工程,再开发EPC项目,形成以国际工程承包为主,国际贸易、境外投资、对外服务贸易为辅的国际业务板块。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承上启下,发挥了基础性的关键作用。”一位退休多年后的外经领导感慨地回忆到。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为伊拉克高速公路提供劳务,1985年承包吉布提电厂扩建工程,1987年承担南也门亚丁环城公路,1990年中标阿联酋艾因二桥,1991年承担中国尼泊尔使馆楼房和承建老挝13号公路等…… 的援外由过去单纯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渐变为多元性和综合性,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回首那些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光荣岁月,放眼“ 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将以新的站位和视野,为外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尼方官员的“不可思议”
1991年7月14日晚,我国驻尼泊尔使馆经参处,组织尼方项目办官员、中国质检组成员和国际会议中心技术组负责人座谈,交换大厦施工的情况和意见。其间,尼方官员沙哈先生提出了两个“不可思议”的问题:
第一个“不可思议”是:“我国的民工外出找活干都要带上老婆,生活才不寂寞。中国专家的夫人都不在这里,一干就是一两年,他们就不想家吗?我感到不可思议!”
成套公司的高虹回答说:“他们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想父母亲,想妻子、想儿女。但为了援助贵国,他们在忘我地工作。”
第二个“不可思议”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政治原因,罢工很多,连政府官员也不断罢工,在加德满都的其他外国公司都因此停工了,但大厦施工仍然是白天黑夜地照常进行,令人难以想象!不知密斯特崔、密斯特任是用什么巧妙方法管理的?”
我们的回答是:“大厦之所以没有停工,就是因为尼政府官员罢工,而您始终坚持上班,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对此,我们非常感谢您。另外,中国技术组是在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依靠国内支持,请尼方朋友帮助,材料物资运输海运受阻就走陆路,所以才保证了正常施工。”
沙哈先生感动地说:“谢谢你们对我的夸赞,我很感动!你们确实像大哥哥帮助小弟弟那样在援助我们。我和我们的政府都非常钦佩你们,对你们真诚无私的援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精美绝伦友谊象征
1993年6月9日,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及其女儿,在我国驻尼大使邵炯初的陪同下,视察了“妆成待字”的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首相认为“这座国际会议中心精美绝伦,它将永远是尼泊尔与中国之间友谊的象征”。柯伊拉腊首相先后察看了各部建筑,兴致勃勃地听取了中方工程师介绍的120路6种语言的同声传译设备和即席发言与表决设备的性能、使用情况。他称赞:这个会议中心把世界先进国家的先进设备和高级材料都集中用上了,很高级。
视察结束后,技术组组长崔文舫对首相光临视察表示感谢。首相握住崔文舫的手说:“我谨代表我的政府和我个人,向设计和建造这座国际会议中心的全体中国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这座会议中心永远象证着尼中两国的友谊,你们是友谊的使者。”
南亚会议秘书长卡玛尔先生盛赞尼会议中心
1993年5月24日,南亚会议秘书长卡玛尔先生在尼泊尔外交部官员陪同下,参观了准备交验的尼国际会议中心。卡玛尔称赞“这个会议中心的建筑和设备非常漂亮,是南亚最好的会议场所”,准备今年11月的南亚会议来这里召开。
卡玛尔先生先后视察了建筑造型和装修情况。对会议室、大厅逐一作了参观,对设置、功能和装饰,认为很周到,很漂亮。在听说大量设备是来自中国时,卡玛尔先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由衷地赞叹:中国发展快、进步快!参观结束后,卡玛尔先生感谢中国技术组允许他参观了这座还未交验的工程,使他享受到了先睹为快的乐趣。
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通过国家验收
1993年7月13日至31日,由我国对外经贸部援外司和中国成套公司组建的验收组,对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验收。分部分项工程优良率为88. 85%,全部工程最后的评定结论为“符合设计,质量优良”,从而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
我国援建的这座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坐落在加德满都市,是一座结构坚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装饰豪华的现代化大型建筑,占地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73 平方米,由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设计,中国土木工程公司投标,铁二局承建。经全体援建人员近3年的艰苦努力,于1993年6月20日竣工。在施工中,没有发生人员死亡事故,实现了高速优质的目标。南亚会议秘书长卡玛尔先生和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先后参观了该会议中心,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8月1日至14日,该会议中心由中国验收组正式向尼泊尔政府交验。
比兰德拉国王为国际会议中心剪彩
1993年11月18日当地时间下午四时, 比兰德拉国王陛下携艾什瓦尔雅王后,在首相柯伊拉腊的陪同下,为中国政府援建的尼泊尔国际会议中心剪彩。参加剪彩的中国代表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邵炯初和夫人,经济商务参赞孙岩、王清湖和夫人,技术组长崔文舫、经商处一秘王新迪。
剪彩后,国王视察了会议中心底层的各个部分和设备,之后举行会议。尼方住房部长巴尔·巴达·来先生在代表国家致词中说:国际会议中心的落成剪彩,从此标志着我们尼泊尔有了召开大型国际会议的场所了!中国政府援建的这座高度现代化的会议中心,在建筑和施工技术、施工质量上都代表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个出色的样板,为我国发展对外交往和旅游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这一巨大援助,表示衷心感谢!我驻尼泊尔大使邵炯初在致词中说:“国际会议中心的建成, 将进一步加深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并对各方面为工程的完工所给予的合作和尼泊尔政府所给予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
会议后,比兰德拉国王和王后接见了中国技术组在场的全体成员,并合了影。
出席剪彩仪式的有尼泊尔上议院、下议院的议长、大法官和各部部长及官员;有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法国等所有驻尼泊尔外交使节,共约600名官员。尼通社的一位记者说:这是一次空前隆重的剪彩仪式,此前的任何一次剪彩仪式都没有这么多的政府高级官员和外国使节参加。
原定整个仪式一个小时结束,由于国王和王后对大厦的堂皇、华美非常欣赏, 细看细问,依依缓行,结果用了一个半小时。柯伊拉腊首相送走国王后,又返回大厦重看,特地看了他没有看过的加德满都最大的彩色喷泉。不少使节和政府官员在彩色喷泉旁摄影留念。
往期回顾
信息来源丨党委宣传部
本期编辑丨江峰
↓↓↓口述历史专栏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