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8月17-18日,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在重庆东环项目召开。会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初工作会精神,对照年度任务指标,总结上半年工作,为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指标、实现集团公司规模提速品质提升而持续奋斗。本次会议,既是集团公司半年工作会,又是施工现场观摩会,还是品牌项目建设推进会。为更好地落实年中工作会精神,号召广大员工信心不移、决心不改、目标不变,鼓足干劲,集团公司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年中工作会大家谈、系列谈。
在发展中解决发展问题
“坚持目标导向,用发展是悬臂起重机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解决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持续推进企业规模提速、品质提升”,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半年工作会上,对工作是悬臂起重机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反复强调。“发展”一词点燃集团上下开拓进取、务实重干是悬臂起重机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们逐梦奔跑、迈向卓越的信心。
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毛主席以历史的教训强调发展的紧迫性,“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同志用简单朴素的语言道出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发展的意义进行强调,“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国家如此,对于企业而言,发展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影响企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不能满足发展目标的需要,二是企业运行机制不能满足规模发展的需要,三是企业发展速度不能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经济指标问题,发展是不二法门;破解运行机制问题,发展是“金钥匙”;提升企业发展速度,发展是“牛鼻子”。发展,既是手段,更是目的。
过去的钥匙打不开今天的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变化。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坚定地按下红手印,实施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在华西,吴仁宝老书记顶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运行小五金厂,“偷偷摸摸”发展工业,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时,华西已先行一步,为全国农村做出样板,首先富裕起来。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企业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问题,不论是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还是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至关重要。如何看?跳出企业看,跳出系统看,跳出行业看。看什么?看行业发展,看社会进步、看人民的需求,通过横向比、纵向看,拉高思想认识的“标杆”,前推发展理念的“起跑线”,寻找差距,明晰方向,最终顺应发展趋势,用发展打破壁垒,不让问题成为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要用发展解决问题。目前,我们企业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不足的问题。因为发展不足,许多政策实行起来捉襟见肘;因为发展不足,规模不够,产值不足,资金紧张。只有发展,企业实力增强了,资金状况改善了,我们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企业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要化解企业在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在转型中不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方面要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促进企业高效运转,增强竞争实力。要坚持发展,用发展“加减乘除”解决问题。善做“加法”,完善经营布局是加法,开拓新兴市场是加法,加大总量,多点支撑。巧做“减法”,经营工作的“六不揽”“七严禁”是减法,强化集中采购管理是减法,提升资金集中度是减法,减亏压债,轻松上阵。妙用“乘法”,培育品牌项目是乘法,集约化管理是乘法,科技创新是乘法,发挥乘数效应,集聚发展优势。勇做除法,瘦身健体是除法,压缩管理链条是除法,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是除法,坚持问题导向、效益导向是除法,削枝强干,革除积弊。
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停滞不前看似不会遇到问题, 却会逐渐丧失生机和活力。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看待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并不是发展本身造成的, 可能是我们的发展方式不够正确, 方法不够得当, 最根本的原因甚至是发展的力度还不够, 还没有发展到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条件。所以,更需要坚持发展, 针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 调整发展的方式和节奏, 以便更有针对性、更健康持续地发展。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要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要大胆地试、勇敢地改,迎着矛盾上、找着问题干,努力打破掣肘发展的阻力和瓶颈。
发展是螺旋上升、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不断循环的过程,力争规模、品质双重突破的关键节点,是量变、质变的双重叠加。集团全体干部职工须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发展,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以发展成果检验发展成效,以发展成果助力强大企业,幸福员工的梦想实现,推进企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作者:马俊丽(城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