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二公局“334”工程 | 他钻进70厘米的夹缝里,顶起500吨的梁段,只为2毫米的精度

2019-09-14 07:35:57浏览:1458 来源:中交二公局   
核心摘要:“334”工程(“三基三全四化”)是中交集团推进科学管理,提升管理品质的重点工作部署,以重基层,强基础,苦练

“334”工程(“三基三全四化”)是中交集团推进科学管理,提升管理品质是吊车司机特种作业人员的重点工作部署,以重基层,强基础,苦练基本功;全面预算、全成本核算、全面绩效考核;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是吊车司机特种作业人员的思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固本强基。加强项目全经营周期管理是我局贯彻落实“334”工程是吊车司机特种作业人员的具体举措,是迈向“升级版二公局”的有效切入点。特推出“推进项目全经营周期管理,深入落实‘334’工程”专栏,分享管理经验及一线实践案例,进一步促进全局贯彻集团管理理念,推进“334”工程落实落地。



差一点都不行



“经检测,桥面高程误差均小于2毫米,允许进行下一步工序。6月22日,监控单位的指令终于下达,鏖战20多天的工程师们在兴奋之余,总算松了口气。


南京长江五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钢混组合索塔斜拉桥,二公局承建其A2标段,对每一项工序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


已封顶的三座主塔屹立在长江之上


6月初,项目正式进入上构组合梁安装阶段,最先进行的便是南边塔0号块梁段的吊装“0号块是两片重达500吨的钢混组合梁。项目副经理蒋能世介绍说,“最难的施工并不是吊装,而是吊装后的调平,几乎是误差错一点就得重来。


一片重约500吨的梁,面积近600平方米。就是这样的庞然大物,桥面高程及平面坐标误差均不能超过2毫米,更让现场工程师为难的是,给工人们可操作的空间只有钢箱梁底到作业平台之间的70公分。“每一片梁下设置了12个千斤顶,我们要一个一个测量、调整高程和位置。现场技术员李华清介绍道。


12个千斤顶并不代表测量、调整12次,因为梁是一个整体,一个地方的微调,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地方的平面及高程。“基本上每片梁来回测量、调整不下上百次。让李华清记忆特别深刻的是,每天晚上180公分的他得窝在70公分高的工作空间里,盯着一个个千斤顶上调或者下调几个毫米。“待不上半个钟头,我就要出去活动一下,不然腰都受不了。李华清笑着说。


首节钢混组合梁正式开始起吊


李华清口中的“晚上”,是大家要面临的第二个难题。因为6月的南京已经进入高温期,钢箱梁在高温下会有轻微膨胀,导致测量数据不精准。所以每次调整都只能在晚上10点到凌晨5点的时段里。


盛夏的深夜再加上江边,与之相伴的是神出鬼没的蚊虫。技术员和工人们还能在被蚊子叮咬时拍打一下,前视测量员在扶棱镜的时候被蚊子叮上,只能等到主测说“测好了”,才能挠一挠,不然又得重新来过。


“蚊子太多了,全身涂满花露水都没用,被咬也没办法,肯定不能耽误测量进度。测量队长雷钧抓了抓脖子说道。与其他的同事不一样,作为主测量员,雷钧的工作地点并不在桥底那70厘米的空间里,而是在200米外的测量基准点。


“其他人都在一块还能聊聊天,雷钧那边就他一个人,晚上又那么黑,对心理也是一种考验。蒋能世对雷钧的表现赞不绝口。不过雷钧自己十分谦虚,“大家都特别辛苦,我虽然一个人,但活动空间大。一个人无聊了,就用对讲机跟队友们吹吹牛。”开朗的雷钧好像不把一个人的深夜当回事。到了凌晨三四点,大家逐渐有些困乏,一方面是为了鼓励队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打起精神,雷钧会一个人在对讲机里哼几句小曲给大家听。队友们都笑称,那是他们的提神“神器”。大伙听歌提神的时候,还有一个人的注意力会格外集中,他就是现场专职安全员王凯。身为专职安全员,他必须每天晚上在现场全程督导,夜班开始前,还要给工人们做好安全教育。


王凯是项目上的“长跑小王子”,在项目组织的长跑比赛里拿过第二名。他认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的基础。0号块施工期间,他负责夜间施工的安全督查。为了保持晚上精力充沛,王凯会在白天强制自己休息,把手机放得远远的。“凌晨三四点是大家最困的时候,这时我就要格外打起精神,加强巡视,把好安全这道关。2毫米的误差是项目对品质工程的追求,对于这些现场的工程师们而言,是长达22天的深夜坚守,是夜半的歌声、湿透的衣衫和数不清的蚊虫包。

差一点都不行”的背后,是工程师们坚守的匠心。0号块顺利吊装并非阶段性的胜利,它只是南京五桥桥面吊装的开始。“我们还得继续严格要求,争取一毫米都不差。”蒋能世坚定地说到。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二公局中交集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