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十局集团』“开路先锋”有传人!红色初心擎绘最美中铁蓝

2022-08-02 22:23:44浏览:160 来源:中铁十局集团   
核心摘要:“开路先锋”有传人!红色初心擎绘最美中铁蓝

近年来

中铁十局积极响应

国家退役军人安置政策

忠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

把退役军人当成企业特殊人才资源

先后引进450余名优秀退役军人

纳入后备人才库

加大培养力度,注重实践锻炼

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当尖兵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打头阵



广大退役军人解甲不懈志

保持和发扬军人雷厉风行

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

扛起“开路先锋”的精神旗帜

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创造出

弥足珍贵的崭新业绩

红色初心擎绘出

一抹最美的中铁蓝



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国国防报》整版专题刊发了中铁十局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道。



在建军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中铁系统内的这个特殊群体,通过中铁十局优秀退役军人代表,来领略老兵们敢于担当和冲锋在前的时代风采。





“只要老陈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现场勘测的陈跃江


30多年前,陈跃江在新疆军区服役,在雪域高原留下了5年的军旅足迹。如今,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再上喀喇昆仑山,军人的热血再次沸腾。

作为中铁十局新疆区域重点工程项目部的副经理,陈跃江负责的项目工点点多、线长,管理跨度长达600公里,且大部分处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无人区,道路常被积雪覆盖,通行困难。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他把最困难的工作扛在自己肩上,克服高寒、缺氧等不利因素,坚持往返奔波于各工点,统筹现场施工组织。

为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已经50多岁的陈跃江坚持往返奔波下沉到各个工点,重点针对工序组织的合理安排、人员机械的有效利用、作业队伍的相互协调等制约当前工程施工进度的各环节疑难问题,逐一排查,逐项解决。由于项目位置偏远,物资供给和运输组织都极为困难,加之疫情影响,保供物资成为摆在陈跃江面前的头号“拦路虎”。为保障钢材、水泥等原材及时供应,他每天电话不离手地与供应商保持联系,及时解决现场保供难题,每天100多个电话常常让他嘴唇干裂、声音沙哑。

尽管高原反应让他连顺畅呼吸都成了妄谈,尽管强烈紫外线让他的脸上都蜕了好几层皮,但陈跃江每天雷打不动地坚守在工作岗位,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锋姿态。他在高原上奔波跋涉的身影,成为员工心中的“压舱石”。大家都说:“有老陈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跟着老尚干,越是急难险重越来劲”



在工地上忙碌的尚柳毅


1989年,25岁的尚柳毅从部队退役进入中铁十局,一干就是34年。如今,作为项目负责人,尚柳毅仍奋战上施工生产最前线。

2020年1月,尚柳毅临危受命,担任中铁十局武汉沿河大道下穿京广线框架桥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由于京广线行车密度大,一天之中仅有中午2小时可以施工。施工就像是在悬崖边跳舞,出现任何安全问题都将付出无可挽回的代价。

面对高风险、高难度既有线施工,开工伊始,尚柳毅带头签订安全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亲自牵头制定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把安全管理举措落实落细;组织专人进行全员全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大到安全作业交底,小到进场人员佩戴安全帽,尚柳毅都事无巨细地亲自抓、上手管。

由于项目工期紧,为保证顺利实现节点目标,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沿着施工线路,他走遍每一个作业角落。哪里速度跟不上,哪里施工有问题,他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紧急处理。作为项目党支部书记,尚柳毅坚持“支部建在工地上、党建深入到现场”。施工间隙,再忙再累他也不忘和员工们聊天拉家常,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用强有力的思想工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项目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总能看到老尚不知疲惫的身影,在大家最低迷、最消沉的时刻总有老尚给予的倾听和慰藉。员工们总说 “跟着老尚干,越是急难险重越有干劲!”最终,该工程提前51天完工,并实现“零安全事故、无质量问题”。



“当过兵的人,没有后退的理由”



驾车行驶在高原上的方建国


2020年12月30日,中缅国际大通道大临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退伍老兵方建国作为十局参建大临铁路的一名项目部普通驾驶员,有幸亲历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方建国所在的中铁十局大临铁路第一架子队承担着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世界“罕见”、全国首例非煤系8种有毒有害气体红豆山隧道的贯通任务。项目工点是全线最偏远的一个,也是运输任务最重的一个。

开了一辈子的车,老方还从没遇到过这样凶险的山路。车子在山间盘旋起伏,左右是悬崖峭壁,不远处便是奔腾的澜沧江。“赶上雨季,山路到处充满危险,塌方、侧滑、落石随时发生,很多供应商看到这山路都直摇头,装物资的大车根本不敢进来。”方建国指着车子引擎盖上的凹痕,这只是他遇险的一次见证。

为早日打通红豆山隧道,项目全体员工忍受着高温地热、佩戴防毒面罩在隧道内日夜奋战。而隧道外头,方建国不畏艰险,不计其数次往返奔波在艰险路上,打通了工地与外界联通的运输保障线。

历经1500多个日夜的奋战,万米红豆山隧道顺利贯通。征尘未洗,方建国又主动请战,作为十局先遣队的一员挺进青藏高原腹地,参与到西藏高原铁路的建设任务中。

奔波的路上,累得东倒西歪的同事可以闭目养神,而方建国只能忍着剧烈的高反,聚精会神地驾驶着汽车,向前、向前。结束每天的工作,同事们开始休整,方建国加油、检修、保养、准备物资,一刻也不停歇……因为明天,又将出征!



“只打硬仗恶仗,是当过兵的人的强项”



现场指挥调度的徐小林


 “中标单位:中铁十局!”在国家某重点工程项目开标现场,听到主持人宣布中标结果的徐小林,面带微笑,自信从容。

作为一名正团职军转干部,他进入中铁十局只有两年多时间,却以敢于亮剑、冲锋在前的姿态,零起点推动中铁十局重点工程经营和生产体系建设,承揽项目总量和板块规模、产值、效益均居中国中铁前列,先后被授予中国中铁 “经营工作先进个人”、中铁十局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只有担当作为,才能擦亮退役军人这块金字招牌!”徐小林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某重点工程项目位于5300米的高寒、高海拔无人区,工期紧、任务重,先后有3家承揽该项目的单位,因为施工环境极其恶劣打了“退堂鼓”,导致该项目处于烂尾状态。徐小林获知这个情况后,驱车10多个小时奔赴高原,与建设单位领导沟通对接,主动请缨承揽下剩余工程。

“困难面前有中铁十局老兵,中铁十局老兵面前无困难!”徐小林以军人的担当和气魄,很快就促成了该工程的重新上马。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他发扬敢打敢拼、奋勇争先的“铁军”精神,坚守一线,和施工人员一道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最终,该工程提前近1个月圆满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

商场如战场,细节决定成败。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对接协调、组织筹划,徐小林对跟踪的每个项目都严阵以待,对标书内容、投标程序一遍遍梳理修改,“白加黑”“5+2”成为工作常态,先后组织近400次投标,没有一次废标。

 “一年365天,他有300多天出差在外,人晒黑了,头发也白了。”徐小林的妻子是名从部队转业的公安干警,对丈夫在新的战场上奔波操劳,虽然心疼,但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





来源:中国国防报

图文:毕华明  肖   熊  洛桑土旦

编辑:肖    熊

责编:朱纪锋

主办:中铁十局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漯河召陵区高空车出租公司|全漯河专业租赁4-58米高空升降车,长短租灵活,24小时服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