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由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公司研发的《一种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机及使用方法》专利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银奖。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评选,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国家级政府部门奖,也是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奖项。申报该奖项以来,中铁上海工程局技术中心严格把关申报资料,积极组织预演答辩,经过中铁上海工程局、中国中铁专利奖答辩模拟会后,3月19日,《一种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机及使用方法》作为中国中铁两项成果之一,正式通过第二十三届专利奖答辩。至此,中铁上海工程局在科技类荣添一项最高等级国家级奖项,也是截止到目前,中国中铁18家综合工程局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二级单位。
据了解,中铁上海工程局研发的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机采用了轨距激光测量、走行轮自适应转向、PLC集成控制技术,实现了铺轨机1435mm~3800mm 轨距的无级变跨;采用变高自平衡纠偏控制技术,实现了变高过程中支腿同步升降,保证了整机运行安全。该铺轨机具备自适应无级变跨、免拆解转场、不中断连续过站、多重安全防护等技术优势,各项关键技术指标均大幅领先传统铺轨机,成功填补了国内城市轨道行进变跨铺轨技术空白。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整体道床建造工艺多以机铺轨排法为主,占比达70%以上。由于地铁人防门、站台等特殊地段的结构边界限制,传统铺轨机需拆装2次通过,每次转场拆装耗时3-5天,增加了工序和隐患,效率低下。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铺轨作业轨距频繁变换、限高要求多的特点,中铁上海工程局成功研制应用的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机,实现了负载行进过程自动变跨、电力驱动变高及整机转场,能够满足不同施工工况,零耗时变跨,大大降低了运行转场的风险。
与传统设备对比,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机过站耗时由2-4天降为1天,变跨用工从4-6人减少为1人,进出站拆解次数由2次变为不拆解,设备转场拆装由5天降为1天,人工作操作、半自动操作转为自动化作业,铺轨日进度由50-75米提升到100米,铺轨施工综合工效提升一倍,在城市轨道工程铺轨施工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南京市宁和城际铁路、重庆市轨道交通十号线、杭州3号及5号线等工程,成功指导多个城市地铁项目完成施工任务,累计节约资金时间成本1.8亿元。在南京市宁和城际铁路项目,中铁上海工程局发明的自动适时无级变跨系统,成功解决了铺轨机停机变跨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铺轨机空载、负载连续自动变跨,填补了行业空白;在杭州地铁5号线,成功创造了月铺29公里的中国速度,改变了铺轨作业的操作模式,使城市轨道交通铺轨施工进入自动化时代。
猜你喜欢
★【喜迎二十大】经典工程展示:托起4000民众安居梦——江阴高新区青阳园区安置房二期工程顺利交房
★【聚焦】王建营带队到北京片区项目调研指导工作
★【媒体聚焦】大连地铁5号线全线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引发媒体关注
★【喜报】中铁上海工程局成功获评中国中铁“双碳”专业研发中心建筑材料分中心
编辑策划:局宣
稿件来源:华海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