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二公局』《交通建设报》丨中国力量助力马来西亚地下“大动脉”建设

2022-07-21 21:03:38浏览:115 来源:中交二公局   
核心摘要:7月14日,《交通建设报》四版以《中国力量助力马来西亚地下“大动脉”建设 吉隆坡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运营》为题,专版报道了局参建的吉隆坡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运营,现将主稿件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2022年6月1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运营。站台上人潮涌动,车站内崭新的列车整装待发,站台外

7月14日,《交通建设报》四版以《中国力量助力马来西亚地下“大动脉”建设 吉隆坡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运营》为题,专版报道了局参建的吉隆坡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运营,现将主稿件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2022年6月1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运营。站台上人潮涌动,车站内崭新的列车整装待发,站台外蜿蜒而出的地铁轨道犹如一条缎带,从吉隆坡市中心开始,由北向南徐徐铺展开来。马来西亚总理伊斯梅尔·萨布里出席了通车仪式,试乘地铁二号线并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交建参建,中国港湾牵头与中交马来西亚公司、二公局、二航局具体实施的吉隆坡地铁二号线是大吉隆坡地区轨道交通网线南北走向的“大动脉”,将使沿线200多万居民实现“半小时生活圈”,极大缓解当地交通拥堵及居民出行不便的现状。二号线全长57.7公里,高架段38.7公里,地下段13.5公里。线路分两阶段建设运营,共设36个车站。本次开通运营的是一期工程,从桂沙白沙罗站到甘榜峇都站,共18公里;二期工程从甘榜峇都站到终点站布城中环站,共39.7公里,预计将于2023年一季度开通运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交建带动中国标准、技术、管理、设备“走出去”的同时,积极推进属地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企业实现共赢发展。




力压群雄 技术突破



吉隆坡地铁二号线作为当时马来西亚最大的基建项目,业主对投标者的以往业绩、技术实力、财务状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要求。中国交建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实力、优秀的轨道工程业绩及在当地的良好口碑,在与世界知名企业同台竞技中,获得了技术标第一名,最终赢得了业主和业主代建方的青睐,成功中标。


中国交建承建了吉隆坡地铁二号线轨道工程及维护车辆标段,包含正线线路全长52.2公里及两个车辆段的轨道工程,负责设计采购移交6种特种维护车辆,并负责全线四电工程材料的轨道运输组织。这是公司首次以EPC总承包商的身份承建海外大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线上工程,标志着公司在马来西亚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高端市场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

项目采用欧洲标准进行建设施工,中交团队对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以闪光焊型式试验为例,在吉隆坡地铁二号线每组12个样品,要求只要其中1个失败了,就要重新调整参数,全部重新试验。”轨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张文军说。项目邀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闪光焊技术专家及攀钢技术专家到项目研究指导,历经百余次地实验、分析、总结、归纳,项目团队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攻克该项技术难题。


在大型机械设备研制和改造方面,项目团队设计了更加简易、可快速安装的焊轨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转场效率。由于土建工作面移交不连续,焊轨生产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频繁转场和拆装过程中,会浪费大量时间。项目团队从模块化、标准化入手,设计建造了简易焊轨生产线,长度由原来的300米缩短到100米左右,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灵活转场的特点,转场时间从原来两周左右缩减到5天,转场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此外,在疏散平台安装过程中,项目技术团队对轨道运输及吊装设备进行改装,获得了中国交建品质工程“微创新”优秀成果。




属地经营 扎根发展



吉隆坡地铁二号线项目开工以来,制定了长期扎根当地的工作思路。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坚持使用国际化项目管理体系,坚持人才国际化、属地化,打造了一支中方与外籍人员协同工作、深度融合的国际化项目管理团队。“无论是有序推进施工生产,还是精准开展疫情防控,都离不开中马员工互信互助,共同努力。”项目总经理史炳峰说。目前,项目部属地化程度高达85%以上。外籍员工不仅承担了技能型工作,还通过项目部的长期培养,成长为项目管理骨干,在设计、质量、施工、安全管理等重要岗位发挥作用。


为了最大程度发掘属地人才的潜力,项目团队积极探索属地人才培养途径,结合国内“师带徒”模式,依托“雇佣+培养+融合”的培养机制,开展了属地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根据属地员工所在的部门及工作范围,细化制定“师带徒”管理办法及考核标准,由“中国师傅”一对一指导,并定时召开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比武”,以赛促教,提升属地员工的技能水平。在机车维修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名的属地员工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机车维修比赛,感谢项目给我带来的工作机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技能,对得起这份荣誉。”

在项目属地化管理团队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属地员工。高级技术经理尼萨已经在公司工作超过8年,邓伟强获得中交集团优秀外籍青年员工称号,他们作为投标主力积极参与了新项目开发。邓伟强说:“我愿成为项目部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会跟项目团队一起,为创建高质量精品工程继续努力。”


在项目工作三年后,回忆起与项目团队一起成长的经历,属地青年员工萧家宇动容地说:“我们是一个整体,一个有爱的团队,项目部的培养让我快速成长。”




感知责任 优质回报



六年来,项目坚持从“攻坚克难,筑造精品工程;解决就业,促进当地发展;热心公益,彰显央企担当”三个方面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极大提升了公司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为增强马来西亚标准与工业研究院SIRIM公司对中国铁路检测及认证体系的认识,项目部联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中国铁路标准检测认证培训,涵盖中国铁路检验认证概述、轨枕产品检验认证、岔枕产品检验认证、扣件产品检验认证4个模块。项目总经理史炳峰表示,“此次培训对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区域合格评定标准互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公司在大型城市还协助SIRIM公司制定了包括铝热焊、扣件、道岔、轨枕、钢轨等10项马来西亚轨道专业技术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相关的技术标准,这也是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的生动体现。”史炳峰说。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用心为员工做好事,保障一线员工的身体健康。马来西亚天气炎热,高温给现场施工人员带来严峻的“烤”验。为了确保一线员工的身心健康,项目部全力落实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连续多年开展“送清凉”活动,为一线员工及协作人员送去解暑饮品、降温劳保用品以及防中暑药品等,累计受益1500余人次。

在马来西亚工业合作计划框架下,项目部赞助6名吉隆坡大学的马来学子前往西南交通大学深造,攻读与铁路工程相关的硕士及博士学位。二公局项目负责人陈建介绍说:“此项举措是我们助力提升当地工业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当地技术能力,提升马来人民对中国铁路技术实力认可度的一个重要努力。同时,留学生们也将成为增进中马两国友谊、推动两国深度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参与深造的机械工程专业的留学生伊祖尔动情地说:“我喜欢中国文化,也喜欢中国人民的友善。此次到中国留学打开了我的视野。希望能用我在中国的所知所学来建设我的祖国。”

新冠肺炎爆发期间,项目部扎根属地,积极为当地合作伙伴、留学生等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捐赠急需的防疫物资。2021年底,马来西亚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项目营地周围的居民房屋及道路受毁严重。项目部第一时间走村入户,清理垃圾、淤泥,抢修道路,协助政府部门尽快恢复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看到项目员工不辞辛苦、不惧风雨,为我们家园重建尽心尽力,我既感激又感动,也有了战胜洪灾的信心。”一位受灾的老人说。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走得更远。”望着飞驰的地铁列车,史炳峰感慨道。


来源丨交通建设报

编辑丨刘晶    审核丨曹小荣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二公局』王秋胜会见唐山市丰润区委书记徐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