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五局资讯今天,我们转发这条资讯

2019-06-29 22:16:27浏览:2237 来源:中铁五局资讯   

高原新天路!揭秘拉林铁路建设现场


拉林铁路是拖拉机吊车视频的建设情况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近日,我们前往西藏山南,“探班”拉林铁路建设现场,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是拖拉机吊车视频的幕后故事。


拉林铁路

拉萨至林芝铁路全长403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90%以上路段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桥隧总长301公里,桥隧比高达75%。它地处雪域高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拖拉机吊车视频的严酷自然环境中,面临频发多变的恶性地质灾害。


 


 走进拉林 


6月的山南

蓝天白云,气候宜人

雅鲁藏布江水流湍急

高原大地披上“绿装


雅鲁藏布江


我们从山南出发

驱车前往拉林铁路

藏噶隧道桑珠岭隧道

明则特大桥建设工地

一路美景不断


建设中的拉林铁路


这里

万物和谐共处

时常有动物走上公路

毫不畏惧



藏噶隧道桑珠岭隧道

首尾相连

坐落于群山深处



下车后

首先映入眼帘的

依然是优哉游哉的牛羊

铁路建设工地

俨然成了它们的栖息地



在现场可以看见

藏噶隧道与桑珠岭隧道

由一条大桥相连

建设者们正在进行紧张的作业



藏噶隧道全长8755米,最大埋深约778米,海拔3600米左右。隧道洞身穿越长达千米的冰水沉积层和多个地质断层带,是特长高风险隧道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隧预计年底贯通



西藏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参建单位中国中铁五局集团严格根据《环保法》要求的环境治理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认真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施工现场显得整洁有序



建设者来自五湖四海

很多从事铁路建设已有多年

他们来到高原的理由各不相同

高海拔对他们的工作构成了挑战

但这里蓝得透明的天空

同样让他们感到自由自在



藏噶隧道地质极为复杂,不良地质现象有地震、危岩落石、泥石流、岩堆、冰积层、涌水突泥、冻害等,其中全长960米的冰水沉积层在全国铁路建设史中尚属首例。为此,建设单位展开科技攻关,建设者发扬“天路精神”,将重重困难一一克服。



“一桥之隔”的桑珠岭隧道

已于2018年1月全隧贯通

隧道全长16449米最大埋深1347米

它的建设过程

同样历经多重考验



桑珠岭隧道存在国内罕见的强烈岩爆、超高地温、温泉水等不良地质。特别是隧道内部分岩面温度达到90摄氏度以上,环境温度达50摄氏度,在国内同类工程中尚属首列。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建设者甚至自建冰块加工厂,将冰块运至洞内进行降温,隧道修建难度可见一斑。


明则特大桥是标段内又一处重难点工程。该桥全长3375.55米,其中35号墩-78号墩位于雅鲁藏布江沿江河滩中,水深4至6米,河床底为巨厚粉砂层,孔桩及承台基础施工难度较大。



尽管环境是艰苦的

但建设者生活居住的地方

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大家努力地苦中作乐



他们自己养鸡养鸭

还收留了一些流浪狗

整个生活区富有生机和活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项目指挥部努力让参建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保障大家身体健康,他们建立了五个一级医疗点和一个二级医疗点,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健康体检,防止高原病的发生。此外,他们还增加了参建人员的工资待遇和高原补贴,给员工宿舍安装了宽带网络和电视,丰富大家的高原生活。


 工地夫妻 


在建设工地

我们还遇见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工地夫妻

妻子追随丈夫来到高原

有的还带着孩子

她们平时也在工地上帮忙干活

做杂务、下厨做饭、照看小卖部……

她们为铁路建设作出了

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拉林铁路建设工地

这样的工地夫妻有二十多对

我们为其中的一些拍摄了合影——


晏克辉&贺诗群 来自贵州

晏克辉从事铁路建设28年

丁文忠&吴超会 来自贵州

丁文忠从事铁路建设23年

杨生文&康克力麦 来自青海

杨生文从事铁路建设10年

刘志伟&吴佳 来自湖南

刘志伟从事铁路建设8年

吴本贵&姚金菊 来自贵州

吴本贵从事铁路建设7年

谭勇&向双宇&谭若曦 来自湖北

谭勇从事铁路建设3年


 


拉林铁路明则特大桥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

奋战高原,再筑辉煌

向坚守在青藏高原的建设者致敬!



文字:林飞翼 苏文姜 杨建光

图片:林飞翼

编辑:林飞翼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李春德到安徽、南昌公司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