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海苏州河上的百年老桥、浙江路桥迎来了重要的一天——全桥大修。 7时许,600吨级履带起重机缓缓吊起浙江路桥北端。与此同时,停泊在苏州河上的浮桥在桥下移动,老桥通过排水浮筒缓缓升起。 10时18分,桥体一端已经着地,放置在液压模块车上,随着浮筒继续向北移动……从起吊吊装到最后的桥梁整体移动到岸边,整个过程计划在20多个小时内完成。
浙江路桥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一座木桥。现存的浙江路桥建于1908年,当时工商业部采用英国设计方案建造鱼腹简支梁钢桁架桥,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桥台它是苏州河上仅存的第二座钢结构老桥,也是我国乃至亚洲仅存的鱼腹钢桁架桥。此前,浙江路桥仅在1976年大修过一次,此后,小修大修不断。服役107年,桥梁钢结构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锈蚀和疲劳程度越来越明显,亟需全面检修。
浙江路桥大修工程总承包商为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桥梁施工由上海建工机械集团承担。
上海市道路管理局道路建设处副处长尚国平介绍,本次大修工程面临诸多困难。一是桥身年代久远,节点受力状态难以准确计算分析。必须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桥体各阶段都需要加固,全程监测桥体受力情况;二是场地条件复杂,需要同时在道路和河流上作业。建设区域跨越黄浦区和闸北区,多方协同尤为重要;三、桥体跨度大、自重大、桥体移动困难。上海市总院桥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亮告诉记者吊车公司,在搬桥前,施工人员用切割机将桥面上的混凝土和附属设施凿掉,减轻了桥面的重量。桥从600多吨到400吨左右。尽管如此,由于施工场地狭窄,桥梁跨度为59.75米,如何合理布置机械,选择安全的施工工艺是该项目的一大难点。
与长兴岛沿岸的上海外白渡桥不同,浙江路桥因苏州河航限高而“靠岸维修”。陈亮说:“这是两种不同的施工工艺。本次浙江路桥项目的技术准备期为半年。自4月18日正式关闭以来,我们加快了搬桥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队现场组装完成600吨履带吊,基础找平加固,项目部还从扬州定制了2个长24米宽8米高4米的浮箱. 现场还准备了六个模块。车辆,3个一组,用于从岸边到工厂的运输。”
整个桥接转移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上海建机集团浙江路桥搬迁项目项目总监贾宝荣介绍:“第一步是配合履带吊和浮箱。履带吊从北边吊起桥体,浮箱箱体配合,使桥体浮于水面。到苏州河北岸,桥体码头的一端。第二步,模块车与浮箱的配合。桥体的一端放在一组模块车上,模块车和浮箱继续向北移动。 “
浙江路桥大修项目采用BIM技术建模,整个桥梁移动过程像动画一样在电脑上虚拟运行,预先检查各种碰撞情况。项目经理钱程说:“利用BIM建模,可以将桥梁各构件的信息追溯到具体的时间、处理单位,并与图纸对应。信息整合后,可以提供交给公路管理局,方便以后的管理和维护。”
封桥后,浙江路桥先后经历了600吨履带吊安装、桥身加固、施工监控、桥面路面拆除、水锚桩布置、河道疏浚等准备阶段。昨天桥体终于被吊起来搬走了。 .
6:30,这座百年古桥的桥身已经吊起,北岸被吊车吊起,南岸附近苏州河中的浮桥正在放水,缓缓漂浮。 7:00,大桥正式开始移动; 7时30分上海50吨履带吊,已向北岸移动了10多米; 9:00,桥身已过河一半; 10时18分,桥体已放在液压模块车上。至16:00,南岸浮桥已移至北岸,三分之二的大桥已上岸。 22时30分,桥身全部上岸,23时30分搬入临时车间检修。
历史上,浙江路桥曾多次修葺上海50吨履带吊,面貌与原貌有所不同。作为百年老桥,此次整修也引起了上海市文物局的重视,要求“修旧如旧”,恢复百年前的风貌。陈亮认为,“这将大大改变结构形式,尤其是桥梁的龙门和梁。目前浙江的道路和桥梁使用大杆,风格简约现代。修复时,我们会参考英国设计师年。用了小杆的图纸上海50吨履带吊|上海百年古桥“天地大迁徙”全桥,杆上做了弧线,杆之间有铆接,比较复古,是一个明显的区别。”
据悉,修复后浙江路桥重量将减轻约200吨,预计再服役50年。上海市路政局透露,养护计划将在年底前完成。那时,公众可以看到一百年前浙江路桥的“真面目”。
■相关链接
浙江路桥位于苏州河东段,南接黄浦区浙江中路,北接闸北区浙江北路。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属于上海市级文物。
一个多世纪以来,浙江路桥经历了多次翻修和维修:
●1924年使用双向有轨电车,桥面由木板改为水泥混凝土吊车公司,单轨改为双轨,人行道改为预制水泥混凝土板。
●这座桥于 1946 年重新粉刷和维护。
●1954年加宽了桥台。
●1955年桥面全部改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修复桥台,加固原小T梁,加装B.S.S.K型槽轨梁。
●1965年对主桁架进行防腐修复,整桥粉刷,人行道混凝土桥面修复。有轨电车甲板轨道变化。
●1972年桥台升起,桥面轨道拆除,用无轨电车代替轨道,重新浇筑混凝土板。
●1976年,为缓解交通压力,主桁架两侧悬臂2.16米的人行道改为非机动车道,悬臂端加宽1.08 米作为新的人行道。
●1986年全桥铲漆。
●1993年,加强非机动车道。
●1995年进行桥梁静、动荷载试验。
●桥梁于1997年加固,局部构件加固。
●2008年底,部分桥梁构件重新粉刷,加强交通管理,机动车改为单向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