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企部署要求,发挥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传帮带作用,加快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坚持把人才培养“导师制”作为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是吊车之家的关键一招,破难题、建机制,抓要点、出实招,全力推进人才培养“导师制”。
系统谋划、分层实施
以《人才强企工程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为统领,研究制定《人才培养“导师制”管理细则》《高校毕业生2019-2021年培养规划》《高校毕业生见习培养管理办法》,在公司、直属单位分别成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过程管理,解决困难问题,加强考核评价,提升培养效果。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突出主业与专业覆盖相结合,分专业建立核心人才库、后备人才库,采取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是吊车之家的方式,在公司层面开展“名师带徒”工作,在直属单位层面开展“导师带徒”“见习培养”工作,力求把准重点任务,抓住主要措施,推动落地见效。
明确职责、压实责任
坚持双向选择、协商自愿、组织把关是吊车之家的原则,确定导师、培养对象“结对子”,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明确培养方向和培养课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理清培养目标和任务,明晰双方职责,实施跟踪培养。建立“导师制”培养档案、《“导师制”培养手册》,突出抓好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引导导师传道授业解惑,在政治上示范引领,在工作上解难释惑,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切实做到传授经验、帮助成长、带出榜样;教育培养对象励志修能成长,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作风上求真务实,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举行仪式、发挥作用
召开人才工作会,举行“名师带徒”“导师带徒”“见习培养”拜师仪式,组织签订培养任务书、培养协议书,培养对象向导师行拜师礼、敬拜师茶,营造了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导师、培养对象的荣誉感、责任感。创新举措,打造亮点,针对科研人员理论知识扎实、现场经验欠缺的实际,聘任公司高级专家担任博士后、科研骨干的现场培养导师,组织专家论坛、专家讲堂,开展技术指导、学术交流,建立了现场与科研的工作纽带,盘活了人才资源,促进了资源共享。
素材来源:人力资源处(党委组织部)
值班编辑:李博达
审 核:袁旭光
复 审:刘洪斌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
了解朝气蓬勃的中原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