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塔的应届毕业生到自主产品项目研发负责人,再到如今对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企业管理有独到见解的首席研究员,27年,中联重科起重机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履带起重机制造分公司经理高一平一直与起重机技术结缘,一路走来。在中联重科的大舞台上吊车,他用智慧、勤奋和毅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起重机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履带起重机制造分公司经理高一平
关注市场需求
2002年,高一平带领团队开始履带起重机系列产品的研发。他认为,产品设计需要面对两个场地,一个是产品生产的生产车间,一个是产品销售的终端市场。设计人员需要将产品设计与这两个站点紧密结合中联重科quy80履带吊,以优化设计并推出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低成本产品。
2004年,在当时国内最大的履带起重机中联重科QUY200下线后,高一平带领技术研发团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开始开发系列产品面向市场要求。 QUY50、QUY70、QUY80、QUY260、QUY350、QUY400、QUY600等市场公认的产品。 2012年,为满足东南亚客户的需求,高一平带领团队将现有产品与施工现场条件相结合,推出了ZCC550H、ZCC750H、ZCC800H履带起重机产品,并成功进军海外市场。按照高一平的思路,“产、销、研”的正确顺序应该是“销、研、产”。只有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才能关注用户需求,开发制造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从本地协调到全球协调
与大多数履带起重机开发者的想法不同中联重科quy80履带吊,高一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大型履带起重机的研发,不能只追求完整的产品系列,而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我们将根据产品性能定位、市场定位、设计成本等因素,推出完整的产品系列研发计划,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最适合的产品。”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设计理念也开始从最初的注重局部细节向整体协调的方向发展。 2009年,高一平主动求变,逐步整合现有产品,研发出QUY500、QUY650,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联重科中吨位履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高一平带领研发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根据风电、火电、石化、核电等不同行业的吊装特点,先后研发了QUY800、QUY1000、ZCC12500等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适应特殊吊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吊重和吊高不断增加。
下一个高峰
多年履带起重机设计经验,让高一平的设计理念更加清晰。他把鹤比作一个有“神经系统、血液、骨骼和思想”的活体,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系统的整体匹配和协调。目前,该研发理念已得到应用。
2011年5月28日,随着当时世界起重能力最强的移动式起重机中联重科ZCC3200NP履带起重机的成功下线,标志着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的落成。首攀起重机技术高峰二手吊车,实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目前,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产品系列已形成从50t到3200t的全系列产品,但高一平并不满足于此。对于未来,高一平有一个规划:“从2015年到2020年,我们要把自己研发的产品提升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水平,做到‘国际领先’。这种对技术永无止境的追求,将使中联重科的产品拥有更具核心竞争力。” (本文来自中联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