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五四青年标兵| 孙晨?在天然气掺氢研究中绽放青春
为激发青年员工肩负时代使命,熔铸能源梦想,深耕科研创新,在“四个转型”的新赛道建功立业的热情和信心,中央研究院在建团100周年之际,开展首届“五四青年标兵”评选,并最终评选出十名优秀青年。即日起,本号将陆续推出各位优秀青年的青春奋斗故事,敬请关注。5月9日,中央研究院举办2022年“青春心向党 建功创一流”五四青年表彰大会, 碳中和研究中心清洁燃料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孙晨被授予第五届“创新 奋斗”五四青年学术报告会一等奖和中央研究院“五四青年标兵”称号,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今年是孙晨工作的第十年。十年来,他从压水堆核电站材料环境损伤评价跨界到天然气掺氢输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先后荣获“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中央研究院先进个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由他本人讲述的青春奋斗故事。

为行业专家介绍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
我入职时,恰逢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使我有幸参与到重大专项实施,期间还曾短期赴密西根大学学习离子辐照模拟中子辐照技术。重大专项执行过程中的高标准、严要求,为我后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在研究院业务转型需求的背景下,我开始调研天然气掺氢的技术路线,此时行业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电解水制氢与氢燃料电池应用方面,因此我与政府管理部门、业主提出交流天然气掺氢技术时,经常遇到“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我坚定做天然气掺氢技术研究的决心。因为通过前期详尽的调研与分析,我们认为,随着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及相关配套日趋成熟,天然气掺氢必将在氢能输送与消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中心领导鲁仰辉主任认可,他说:“只要确信这个技术有应用前景,哪怕短期内不被行业接受,也要把它做下去。”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协助下,我秉承着坚持不懈做下去的信念,深度参与到国内首个天然气掺氢示范-辽宁朝阳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的建设、评价与运行过程中。经过两年的不懈坚持和努力,示范项目在20余家行业相关单位的见证下,完成了管道、工业锅炉、民用燃气具的现场示范验证,成为国内天然气掺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开展材料服役性能评价实验
2020年初,我在河北省科技厅网站看到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出现“天然气掺氢”的相关内容。
对于一个省级项目,往往经费不高、且申报难度大,但是该项目作为国内第一个省部级与掺氢相关的科研项目,其行业影响意义重大。于是,我和团队决定进行一次尝试。
项目承接关键是要找到一家河北省的牵头企业,我便在网上搜索整理出河北省各市的燃气企业,一家一家地联系,说明意图,在被多家企业拒绝后,终于与张家口市的城市燃气公司谈妥,确定作为牵头单位。
之后,我又负责组织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任务划分、申报书撰写、提交等工作,最终成功申报下了项目。2021年,中央研究院在“天然气掺氢”方面的研究和示范项目,在国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当看到“天然气掺氢与管道输氢技术”出现在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时,我们团队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参与到已经成型的队伍中,与别人一起申报;二是自己牵头组织申报。选择第一个方案的优点是,我们承受的压力将会小很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我们会因此失去一个在技术上深度挖掘、提升、赢得行业影响力的机会。考虑到此,我和团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牵头申报,直面挑战。虽然我们没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的经验,并且也知道要面临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从项目整体框架划分开始,我们依据框架筛选出9家国内极具优势的科研院校或企业,并且派人参与每个课题的内容讨论、申报书及预算书撰写,申报材料先后修改的版本超过10版,期间大家经历了多次通宵讨论及统稿,最终准备出一份高质量的申报材料,获得了多位院士评委专家的认可。
中央研究院青年是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目标实现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应积极践行集团公司“绿色、创新、 融合,真信、真干、真成”的核心价值观,担起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使命,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展现青年的风采。
编辑 |王宁湄
中央研究院“氢”你吃饺子
中央研究院收获两个“碳中和”项目
平凡坚持,可成卓越——210天,成为更好的国家电投人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