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从来无法压制中国的发展,反而让中国走得越来越强。一直以来,我国被外界调侃为“基建狂魔”,这个称号的背后不仅是我国工人的劳动成果,更有我国科学家研制的“大国重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基建工程离不开的盾构机,盾构机到底是什么呢?我国又是怎样将这项技术一步一步从无做到如今的成就的?
盾构机对基建有多重要?
盾构机是基建中的核心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下施工装备制造水平的标志,因此,基建工程根本离不开盾构机。
盾构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穿山甲挖洞,盾构机的刀盘、刀具相当于穿山甲的前爪,用来挖土,盾构机的盾相当于穿山甲的背,是用来支撑挖好的洞以防坍塌,此外,盾构机还有出出土系统和管片,分别用来将挖出的土送到洞外,以及让挖出的洞更加坚固。
盾构机的技术难点非常大,结合了力学、光学、机械、土木、电气、液压、传感等学科吊车出租,只有综合国力强的,在每门学科中都具备很强技术的国家才能研发出来,而且,地理位置不同,每个地方的土质构造也不一样,基建目标也不一样,比如要挖10米的隧道,就不能使用至今5米的盾构机来挖,因此,盾构机必须量身定做,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盾构机是一次性产品。
既然盾构机技术难点这么多,那我们可以不用它吗?答案是不可以,使用盾构机后的挖洞速度比未使用的要快8-10倍,本来一个8年的工程,加上盾构机只需要一年就够了,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更是节省了成本,在基建工程中,是个必不可少的存在。
“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因为盾构机如此重要,西方国家为了压榨我国,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只能斥巨资从德国进口盾构机。
当时,我国还没有盾构机,外国狮子大开口,卖给我国的起步价是3亿元,97年的时候,我国第一次从国外进口盾构机,德国,2台盾构机花了7.6亿元,国外的盾构机不仅卖的贵,维修很不方便。工地上人停机器不停,但从德国进口的盾构机经常出问题,为了不让我们获得技术,只要盾构机出了问题,都是外国维修人员来华修理,我们还要另付给维修人员几千元的差旅费,他们维修的时候,还不让我国人员进去,一个小零件的问题,往往能拖十天半个月。
考虑到种种因素,我国意识到,“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盾构机主轴承材质,建造中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已经迫在眉睫,否则,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就得永远受制于人。之后,在盾构机身上,我们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最近十几年,资质和技术逐步发展起来。
成功逆袭吊车公司,中国垄断盾构机市场
2001年初中铁隧道局和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公司就已经联手,两位技术领军人物谭顺辉和周文波共同组建联合小组,开始了盾构机的合作研发。2001年年底,盾构机研发被列入863计划。第二年10月,由18人组成的中铁隧道集团盾构机研发项目小组,成为中国盾构机研究的冲锋小队。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中国了解到盾构机所有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地实施过程。就这样,18人小组,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台盾构机的生产。此后,经过6年不懈的努力,2008年,我国研制出第一台拥有大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中国在这一个领域的空白。
掌握盾构机研发工艺后,我国的盾构机就跟下饺子一样蓬勃发展起来,“天和一号”打破了外国在大直径盾构机领域的垄断;“京华号”,是我国企业第一次成功制造了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国产盾构主驱动减速机,国产主轴承作为盾构机的心脏,可以连续工作1300个小时,丝毫不逊于外国产品。
现在,我的盾构机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外国的中国当冤大头的历史不复存在,原来几十亿的构架机,现在近几千万人民币把,因此,世界各地进口的盾牌构机,已连续三年实现表演第一,说起来盾构机主轴承材质,我的盾构机实现了从零到肘可以实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