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吊装运输及脚手架搭 拆|装配式建筑建安成本比现浇升高,症结在哪里?

2021-12-11 19:52:15浏览:257 来源:中国吊装网   
核心摘要:装配式建筑建安成本比现浇升高,症结在哪里?,建安,构件,现浇,混凝土,钢筋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装配式和传统现浇比较建安成本上升的小总结:

装配式的建安成本增长到底增长在哪里呢?症结是什么?

装配式建筑建安成本增量主要表现在构件生产、构件运输、构件施工安装等三个方面。

1、构件生产阶段的成本增量的原因:

预制构件构件成产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模具费、生产线折旧费、构件存放及管理费、水费、电费等。

人工费:由于预制构件和部品在工厂内流水作业生产,大部分工作由机械设备替代传统劳动力,人工费用相对传统建造方式有减少。

材料费:与传统建筑现浇模式方式相比,材料用量的现场损耗减少,材料有节约。

模具费:目前部品部件设计标准化还未充分实现,预制构件的生产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需要用到的模具就越多,加之模具重复利用率低,由此产生的模具费用就越高。这部分费用是构件生产增量成本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产线折旧费:构件厂厂房和生产构件的生产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前期投入较大,这部分固定资产会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折旧,(如果是租赁方式,将租金)计入到构件生产成本中。如果构件供应链完善,预制工厂生产需求旺盛,规模效应明显,则固定资产折旧费摊入构件的单位成本将较低,将拉低构件价格;反之,则会推高构件价格。

构件存放及管理费:构件预制生产出来之后需要大面积的堆放场地进行存放及管理,这部分成本是传统建筑现浇建造方式所没有的。

2、构件运输成本增量的原因:

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是指将预制构件从工厂运输至施工现场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运输成本的高低主要与运距和运输方式有关:

预制构件的运输,特别是在城市重要交通干道上运输,不仅要考虑构件的体积尺寸,还要考虑交通拥堵时间段。预制构件厂一般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用地成本低而且靠近砂石料开采地。但这样有可能增加运距,增加高速公路收费和汽车燃油费,运输成本增加。

3、装配式施工增量的原因:

装配式建筑的现场施工内容主要是预制构件吊装。相对于传统建筑现浇施工模式,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决定了吊装机械的台班消耗量相对较高,人工消耗量相对较少。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成本构成主要为构件安装费、措施费等。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构件安装费主要有:构件垂直运输费、安装人工费以及机具使用费等。其中,施工现场的机具使用费较高,主要是由于装配式施工对吊装机械的精度要求更高,而此种吊装机械的使用强度、台班数量相比传统建筑的一般塔吊周转设备要高。

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的措施费,与传统建筑的措施费构成基本相同,现场模板和脚手架的使用费用会降低。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人工消耗量较少,但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由此增加企业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成本。

以下表格以单层1000m2的住宅项目为例施工对比

对比

传统现浇墙柱梁

装配式墙柱梁

1.1

工艺优劣对比

1.钢筋需要在现场绑扎,下料,十分繁琐吊车,工人用量多,使用工具多,携带上下楼不方便;2.柱子模板下料使用木模板吊装运输及脚手架搭 拆,资源浪费严重,回收利用性能较差,强度不高,容易包浆,涨模,不易控制,工人操作复杂;3.使用对拉螺栓,造成墙壁上有空洞,后期封堵困难;4.混凝土在现场浇筑,需要商混站发到现场进行浇筑,工人用量多,且时间间隔长,容易产生施工冷缝,混凝土现场凝固,强度无法保证

1.装配式结构的主要在预制厂批量生产,钢筋绑扎、下料都在工厂进行,人力物力集中,安全系数高;2.模板采用钢膜,强度较高,可多次利用,批量生产,大大节约木模资源;3.不用使用对拉螺栓,不需要后期封堵4.构件现场使用斜支撑固定,强度高、构件连接位置使用高强灌浆料注浆整体性牢固、钢筋连接使用套筒,并注浆强度高

1.2

用人量对比

钢筋工30,信号工3,钢筋下料工10人,模板工10,模板下料10吊车公司,混凝土浇注工10,模板拆除10;共73人

吊装运输及脚手架搭 拆

现场吊装15,信号工3,斜支撑安装10,注浆5,现浇位置钢筋工2,模板2,混凝土现浇3;共40人

对比

传统现浇楼板

叠合楼板

2.1

工艺优劣对比

1.窗台楼板使用木模支设,模板用料太多,人工用量大,材料运输多;2.模板拼接处不牢固,容易跑浆,只是楼板底部不光滑、出现拼缝,起拱度不好控制,且模板浇筑完混凝土拆除费劲,人工多。3.模板底部支设加固需要用的脚手架较多才能保证木模板的稳定性;搭设和运输脚手架使用人工较多4.楼板钢筋绑扎直接在模板上进行,很容易造成钢筋位移,导致底部保护层不够大造成返锈漏筋影响成整体体结构强度。

1.叠合板直接吊装,不需要模板;2.由于叠合板自身强度高,所以底部支撑用料少,人工和材料少;3.叠合板底部都是工厂机械化制作,光滑且强度高,4.叠合板上部绑扎钢筋,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强度高

2.2

用人量对比

脚手架支设20,模板安装20,钢筋绑扎20,混凝土浇注工10,模板拆除10;共80人

底部支撑10,叠合板吊装15,钢筋绑扎12吊装运输及脚手架搭 拆,混凝土浇筑10;共47人

对比

传统现浇楼梯

预制楼梯

3.1

工艺优劣对比

传统楼梯模板在现场搭设复杂,模板强度不好控制,浇筑完混凝土后成品质量不好控制,需要二次抹灰找补,且拆模费力费工

装配式结构梯在工厂用钢膜做好、强度外观优秀。直接吊装即可,省人工省工序。

3.2

用人量对比

模板支设10,钢筋绑扎1,混凝土浇注工2,抹灰4;共17人

吊装工5人

对比

二次结构

吊装运输及脚手架搭 拆

二次结构

1.1

工艺优劣对比

传统建筑二次结构需要砌筑、材料运输、人工、都极其浪费,隔音、保温性能较差;

装配式结构非承重墙均采用工厂预制构件现场吊装,需要二次砌筑,位置少,极大地减少人工和材料

4.2

用人量对比

砌筑15,上料10;共25人

节点部位砌筑3,上料5;共8人

对比

外脚手架

外脚手架

5.1

吊装运输及脚手架搭 拆

工艺优劣对比

传统结构外脚手架采用钢管和卡扣固定,使用工人和材料巨大,且危险性较高

装配式建筑外脚手架采用电动滑轮升降型,既保证安全性能,也节约人工人力

5.2

用人量对比

脚手架工人20人

操作人员1人,型号工1人

用人量总计

约110人

约44人

一层完成时间

5~6天完成一层

3~4天完成一层

2021年以来,我国各地的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政策达80余部。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十年内,超低能耗建筑将一直会占据行业风口,PHI国际被动房设计师/咨询师仍然是行业稀缺人才。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
下一篇:

三峡170MW风电项目机组及塔筒采购招标

上一篇:

山地车滚珠改轴承|单车课堂:山地自行车零件选择及使用误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