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3D打印技术,客户可以按需制造零件吊车,也意味着更少的材料浪费,同时还可以减少工具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3D打印可以制造出具有空心或蜂巢状结构的轻型零件,而这些零件在传统加工中很难实现。此外,通过3D打印的飞机零件,其强度和耐用性不受影响,同时也能减轻飞机的重量,降低燃油消耗。
目前吊车,霍尼韦尔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起4个增材制造技术中心(美国凤凰城、印度班加罗尔、捷克布尔诺和中国上海),用于开展3D打印飞机配件的研究工作。霍尼韦尔认为,3D打印技术的好处不仅仅是制造和设计,还包括总体运营效率。随着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深入应用,这项技术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霍尼韦尔2020年度10大创新科技
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
多年来,油气行业一直使用热成像仪探查气体泄漏。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为这项技术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于是就有了霍尼韦尔ThermoRebellion,该技术借助红外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精确测温。当人们从高分辨率热成像仪前走过,机器瞬时即可检测出体温。机场、工厂、企业、学校和大型活动场所可使用这一体温监测解决方案,对通过指定入口的人员进行非接触式实时筛查。该技术已在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投入使用。
量子计算成为现实
2020年,霍尼韦尔发布了128量子体积的System Model H1量子计算机,并成功投入商用,满足了企业客户将量子计算纳入技术路线图的需求。量子计算机专注于减少错误和提供高质量运算,可针对当下传统运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供准确可靠的计算结果,正获得越来越多的信任。随着问题不断演变并超出传统计算机的处理范围,对相关技术准确性的信任变得至关重要。
无人机防撞技术
IntuVue RDR-84K轻型雷达系统可准确探测空中交通、鸟类飞行和天气情况。该系统不仅能探测障碍物,还能在主导航失灵的情况下提供替代导航并协助实现自动精准着陆。这一创新技术通过替换其他传感器,减轻了重量并节省了空间,这对空中出租车等城市空中交通工具和无人机的推广至关重要。
数以百万计的口罩
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时需要个人防护设备。为此,霍尼韦尔改造了世界各地现有制造设施,以扩大N-95口罩产能,满足一线工作者的需求。建立口罩生产线通常需要九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为应对新冠病毒的迅速传播,这一过程必须加快。仅耗时五周,霍尼韦尔就在位于美国罗得岛的工厂新增了一条N95口罩生产线,并于2020年4月顺利投产。
在中国,自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来3d打印轴承,霍尼韦尔高度关注疫情发展,并采取紧急行动。2020年春节前以及春节期间3d打印轴承,霍尼韦尔及时组织相关合作伙伴调配库存和物流,以最大程度保证防护物资的供应,为市场总计供应了超过2000万只口罩,并以公司全部产能积极配合政府保障疫情严重地区一线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供应。
保障人员安全的楼宇科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办公室变得空空荡荡。但制造设施和医院等建筑物必须保持运转。我们借助空气质量和安全性分析技术帮助楼宇业主更大限度降低潜在污染风险,其中包括对楼宇环境和住户行为的双重监测。
我们的技术助力实现安全的楼宇环境,使住户能安心复工。霍尼韦尔的健康楼宇解决方案可满足各种楼宇需求,还能针对高级商业楼宇、机场、酒店、医疗机构、体育场、学校提供定制解决方案。
客舱紫外线清洁系统
霍尼韦尔客舱紫外线清洁系统在机舱内对托盘、座椅、过道、行李箱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紫外线清洁处理。将紫外线用作消毒并非创新之举。根据国际紫外线协会(IUVA) ,紫外线用于给饮用水、废水等物质消毒已有约40年的历史。但将其应用于飞机机舱是一大创新,该系统在10分钟内便可完成窄体机机舱的清洁工作。
看“穿”空气
空气中的微粒已经无所遁形。借助空气探测仪(Air Detective),我们能从技术上分析空气样本并用全息图像记录下来,然后将这些图像发送到云端,以实时分析孢子、花粉和其他悬浮微粒的类型。暖通空调(HVAC)技术人员可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强大全息显微镜为屋内空气拍摄快照,免去了将样本送至实验室的等待时间。
远程运营技术
从火灾报警系统到工业设施,霍尼韦尔致力于推动全球的远程运营转型。例如,霍尼韦尔互联生命安全系统可帮助消防技术人员云操控楼宇防火面板。另外,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使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兰治的一个重要过程控制设施成功转型为远程运营。许多设施维护团队面临人员短缺,以及因停工而不能亲临现场的困境。远程运营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并在减少现场人员数量的同时执行关键任务。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安全防护
一旦有黑客攻击工业网络环境,霍尼韦尔基于机器学习的应用程序会第一时间发现。识别工业控制系统和工业物联网技术中的安全问题日益重要。通信异常可能表明存在硬件问题、异常状况、安全和配置问题,甚至网络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