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国电力报】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十五五”规划建议,能源领域藏大动作

2025-11-27 13:42:03浏览:79 来源:中国电力报   
核心摘要: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十五五”规划建议,能源领域藏大动作
中国电力报四省市“十五五”规划建议能源看点 近期,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纷纷出台“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提出优化能源结构,严控化石能源规模,扩大绿电进京规模等;河北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稳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持续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占比;内蒙古计划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黑龙江将 布局建设哈大齐绥新能源产业带和东部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产消一体化、绿电直连,有序发展绿色液体燃料产业,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再上新台阶。 01北京《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能源看点: 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推进新能源友好接入,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加强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布局一批新型储能设施,增强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强化电力、天然气等能源高峰、总量双保障和极端突发事件应对,大力实施能源设施消隐工程,增强首都能源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落实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深化碳市场建设,保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运行。优化能源结构,严控化石能源规模,加强光伏、地热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氢能等清洁能源,扩大绿电进京规模,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和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水平。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能配套设施。全面推进建筑绿色发展,持续实施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02河北《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能源看点: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稳固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保障能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持续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占比,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强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设施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做大做强精品钢铁、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医疗康养等临港产业,推进煤炭、矿石、原油、天然气等储运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强省。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鼓励传统优势产业设备更新和工艺流程再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推动运输工具低碳转型。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产品供给,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发展推广绿色低碳建筑。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提高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03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能源看点: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扎实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实施林草固碳增汇行动、碳汇价值实现行动、碳汇试点示范行动。创建金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试验区。实施“双碳”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和工厂。 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能源国内国际合作,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储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战略资源产业,更好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增强传统能源兜底保障能力。科学谋划煤炭开发布局和产能稳定接续,扩大先进产能比例,建强国家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畅通煤炭、油气等资源进口。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质量建设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注重发挥煤电在能源安全中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内煤电建设,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开展碳捕集封存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大油气等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油气管网互联互通。 提高新能源开发水平。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动新增用电量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加快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科学制定年度利用率目标和开发规模,保持新增装机合理规模。推广绿电直连、增量配电网等消纳新模式,积极承接先进绿色高载能产业转移,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完善引导重点用能行业企业使用绿电激励政策。开展大规模风光制氢、新型储能技术攻关,扩大储能规模。加快跨省区骨干输电通道建设,强化区内电网主网架结构,协同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持续推动绿电出口。 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发展。推进煤化工向化工新材料、特种燃料、高端化学品方向延伸,加速“一步法”技术产业化,打造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煤焦化工、氯碱化工、氟硅化工产业耦合延伸。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数智化转型,扩大稀土钢、合金材料等高端产品生产。 壮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壮大风光氢储产业,打造绿氢绿氨绿醇产业发展集群。推进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装备及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快新能源重卡和无人电动矿卡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电子级晶硅、特种合金等新材料,做大锂电池、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固态电池材料等碳基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规模。推进大气治理、固废污染源治理、工艺流程优化、余能回收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推进数字内蒙古建设。深入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完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推动算力规模持续增长、算力经济发展壮大,打造全国绿色算力高地、数据产业集聚区和“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应用,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与新兴用能场景深度耦合,推进电厂、油气田、煤矿等典型工业场景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电商和数字消费。 04黑龙江《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能源看点: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促进传统产业链条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壮大能源、化工、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医药、轻工等产业提质升级,建好建强国家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 完善能源互联网,实现市(地)全部通管道天然气,实现500千伏电网市(地)全覆盖、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加快现代化农村电网建设,加大投资强度,持续优化电网结构,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东北松辽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华北工程及东部清洁能源基地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加快大型储油储气设施和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环保为民,全面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区域治理协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散煤替代。 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和煤电机组更新改造,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推进林业碳汇交易。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同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应用,推动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持风光水氢多能并举,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和分布式能源,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布局建设哈大齐绥新能源产业带和东部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产消一体化、绿电直连,有序发展绿色液体燃料产业,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再上新台阶。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提高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落实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科技、环保政策,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高质量建设百年油田,推动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规模开发,维护战略通道安全,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强化物资储备保障。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基地。 来源:综合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信息 编辑:孔欣慰校对:刘卓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要闻丨张连生在京开展系列商务活动

上一篇:

【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云南天麻高速公路沥青摊铺开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