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七公司2025年11月25日,兰新线隧道增设明洞应急工程项目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全部3处(上行线波纹板600米,下行线波纹板120米)的波纹板吊装施工任务,圆满完成了建设单位下达的安全生产进度目标,为后续施工建设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合影 自兰新线隧道增设明洞应急工程项目部开工以来,严格落实公司各项安全、质量,进度控制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动态优化施工组织方案,针对施工现场地形陡峭,施工空间狭窄、地质条件差,G109国道车流干扰等诸多不利因素,全方位组织盯控,在确保营业线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受到兰州局集团公司的表扬,为公司在兰州局集团公司后续经营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安全使命 守护干线运输 “生命线”
兰新线作为兰州铁路局下辖的核心繁忙干线,承担着西北区域客货运输的重要使命,每日大量旅客列车、货运列车穿梭其间,是连接东西部经济交流与人员往来的 “生命线”。然而,坡底下隧道所在区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受地震活动、强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岩体剥离、落石侵线等安全隐患长期存在,一旦发生落石事故,轻则导致列车延误,重则危及列车行车安全与乘客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隧道增设明洞应急工程,正是针对这一重大安全隐患的精准施策。工程涵盖下行线隧道进出口各 60 米接长明洞、上行线路堑 600 米明洞建设,而波纹板吊装作为工程核心工序,其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安全防护设施能否尽早投入使用,为兰新线筑起抵御落石风险的 “第一道防线”。此次吊装作业提前结束,意味着安全保障的 “倒计时” 大幅缩短,让兰新线的安全运营多了一份 “定心丸”。
夜间施工直面挑战 破解多重施工难题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参建团队面临着一系列艰巨挑战。一方面,施工区域紧邻既有运营线路,作业空间极为狭小,大型吊装设备的进场、操作都受到严格限制,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铁路正常运营,安全风险极高;另一方面,铁路 “天窗施工” 时间紧张,每天仅能在列车运行间隙的有限时间内开展作业,这对施工效率提出了严苛要求。
同时,钢波纹板自身特性也增加了施工难度。单榀钢波纹板重量大、跨度大,在吊装过程中易发生变形,若安装精度不足,不仅会影响后续工序推进,还可能留下安全隐患。面对重重考验,参建团队没有退缩,而是以 “啃硬骨头” 的决心,将挑战转化为攻坚的动力。
现场施工技术创新 毫米级精度筑牢质量防线
为确保吊装作业高效、精准推进,项目部技术团队聚焦难点,展开技术攻关,创新采用 “精准控位 + 逐榀调试” 的吊装方案,以技术创新破解施工难题。在施工前,团队利用激光投线仪建立高精度基准线,为每榀波纹板的安装划定 “精准坐标”;吊装过程中,针对每榀波纹板的尺寸、重量特性,提前进行试吊调试,反复优化吊点位置与吊装角度,确保波纹板在起吊、平移、落位全过程姿态平稳。
不仅如此,团队还严格执行 “一榀一策” 的精细化管控模式,对每榀波纹板的吊装、对位、螺栓连接等工序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实时调整施工参数。凭借这套创新方案,所有钢波纹板均实现一次精准落位,安装偏差严格控制在毫米级,既保障了施工质量,又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为吊装作业提前完成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团队担当 党员先锋引领攻坚热潮
在项目建设中,“担当” 二字始终是参建团队的鲜明底色。项目部以 “安全第一、效率优先” 为原则,迅速组建党员先锋队,将党旗插在施工一线。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在前,主动承担起最艰巨的吊装任务,从设备检查、方案优化到现场指挥,全过程盯控,用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施工期间,团队成员常常凌晨便抵达现场,提前做好设备调试、安全检查等准备工作;“天窗时间” 一到,便迅速投入紧张作业,争分夺秒推进施工;作业结束后,又连夜总结当天经验,优化次日施工计划。正是这份 “敢打硬仗、能打胜仗” 的担当精神,让团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了吊装任务,较原计划提前实现节点目标,展现了铁路建设者的硬核实力。
此次波纹板吊装作业的提前收官,不仅是参建团队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更凸显了应急工程 “保安全、抢进度” 的核心价值。接下来,项目部将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后续间隙注浆、密封防护等工序,确保项目早日全面竣工投用。届时,兰新线隧道及路堑段将形成坚固耐久的复合防护结构,抗灾能力大幅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民众安全出行提供更可靠的铁路运输保障,让这条 “生命线” 更安全、更畅通!
作者 :张 凯编辑 :王 悦审核 :喻沛然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