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五公司编者按 安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安全的“守护者”,他们以责任为盾,以专业为矛,日夜坚守,为公司平稳发展与管理提升筑起了最坚固的防线。
为树立榜样、总结经验,凝聚全员安全合力,公司特推出【安全卫士】专栏,陆续展示各项目先进代表的优秀事迹。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感受这份坚守的力量,共同筑牢公司安全发展的根基。
本期推出的是,公司深圳赤湾二路西延段项目安质部长余欣诚
的先进事迹。 余欣诚,现任公司深圳赤湾二路西延段项目安质部长。自2015年入职以来,他已扎根施工一线十载,先后参建了上万高速、南宁富园路、南宁五一南乡立交、九江水环境、九江赛城湖绿道、赣新大道和深圳赤湾二路等多个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
“智能防线” 把风险管到 “毫米级”
2024年7月,余欣诚转战深圳赤湾二路西延段项目。尽管已是经验丰富的“老安全”,面对前海这一“特区中的特区”,他依然不敢有丝毫松懈。项目全长仅2.3公里的管段,汇聚了路基、桥梁、双线隧道等十余类工程。其中新小南山隧道下穿山体腹地,周边居民楼密集、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可谓“城市隧道施工的缩影式难题”。
前海建投集团202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走进深圳赤湾二路西延段项目
为了让安全管理 “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余欣诚首先从基础管控体系入手,构建起覆盖全项目的“可视化+责任制”安全框架。在隧道洞口、路基施工区等关键区域,醒目设立了4块巨型危险源告知牌,将隧道坍塌、涌水、有毒有害气体超标,路基边坡滑塌,地下管线破损等8项主要风险逐一列出,并备注好应对措施。为
实现隐患排查整治“不遗漏、不拖延”,余欣诚还建立了“日排查、周检查、月通报”的闭环管理机制,每日要求各网格安全员对责任区进行“拉网式”排查,每周组织技术、施工、监理等部门开展“专项联合检查”,重点核查高风险工序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检查结果形成《周安全检查报告》,下发至各班组限期整改。每月召开“安全管理通报会”,通报当月隐患排查总数、整改完成率、未整改隐患原因,对整改不力的班组进行约谈。
余欣诚开展日常安全检查
新小南山隧道的安全管控,是余欣诚“匠心守安”的集中体现。他深知,传统的“人盯人”管控模式难以应对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密闭空间风险,必须用“科技赋能”构建更精准的防线。在他的主导下,项目部引入“三维气体监测系统”,在隧道内布设8个监测点,实时追踪隧道内甲烷、一氧化碳含量以及空气流通情况,并及时通过信号传输至项目部中控室的大屏。“原来人工检测,一个班组要带3台检测仪,每2小时测一次,不仅耗时,还可能存在检测盲区。” 余欣诚指着大屏上跳动的曲线解释,“现在只要数值超过预警阈值,系统会同时触发三重响应,中控室声光报警、现场联动喇叭播报、安质部人员手机APP推送,从预警到现场处置,最快能压缩到5分钟。”
“情感共鸣” 让安全成为 “自觉选择”
“安全管理不是‘管着人’,而是‘护着人’。”这是余欣诚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深圳赤湾二路项目,他推行的“ A 牌、B 牌”动态管理制度,并非冰冷的考核条款,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成长陪伴”。
余欣诚为现场作业人员发放安全积分奖励
该管理制度要求,所有新入场作业人员需统一佩戴“A 牌”标识,纳入为期一个月的重点关注期。此阶段的管理聚焦“安全习惯养成”与“知识夯实”,一方面,由所在班组班组长承担“安全导师”职责,每日跟踪新人员的现场作业行为,发现不规范行为即时纠正并讲解原因,确保安全操作习惯从进场初期就牢固建立;另一方面,项目部每周组织新进场人员开展安全知识考核,考核内容涵盖项目主要风险点识别、岗位安全操作流程、应急处置基础方法等,直至掌握相关知识后,方可摘除“A 牌”,转为常规安全管理。这一阶段的设计,旨在筑牢安全认知基础。
组织违章工人朗读亲人安全寄语
而针对已摘除“A 牌”、转入常规管理后30天内,发生1次及以上安全违章行为的作业人员,立即启动“B 牌”管理,进入为期一个月的看护期。此阶段的管理既注重“行为纠偏”,也强调“情感触动”,在现场管控层面,项目部为“B 牌”人员配备专职安全监护员,增加作业期间的安全巡查频次,重点监督其操作规范性,同时每周额外组织专项安全培训,针对性讲解其违章行为对应的风险危害及整改要求;在情感引导层面,项目部提前与“B 牌”人员的家属沟通,收集家属撰写的安全寄语,通过“亲情喊话”的形式,让作业人员直观感受到家人对其平安的期盼,推动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医疗护航构建 “即时响应” 安全网
余欣诚牵头项目部与地方医院建立协作机制,将专业医疗资源“搬”到施工一线,构建起“即时响应、快速救治”的医疗保障网络,为项目安全加上“双保险”。
配备急救药品 在医疗点位布局上,他结合项目工点与作业区域分布特点,在隧道洞口值班室、项目部生活区等关键区域设置高标准医务室。医务室内划分诊疗区、药品存储区和应急处置区,配备诊疗床、血压计、血糖仪等基础诊疗设备,以及心肺复苏仪、除颤仪等急救设备;药品配置则按“分类管理、按需补充” 原则,涵盖创伤急救、突发症状及日常用药三大类。
派驻坐诊医生 在人员保障上,项目与属地医院约定,由医院派驻多名具备专业医师,定期在各医务室轮值坐诊,同时,培训项目“兼职急救员”,涵盖各班组骨干,可在医生到达前开展初步处置。此外,双方还建立了“应急联动绿色通道”,若发生严重伤情,现场人员可直接拨打医院专属急救电话,医院会根据定位优先调度救护车,同时提前准备好诊疗科室和医护团队,最大限度缩短转运和救治时间。
项目举办消防器材实操培训
在精细的安全管理之下,项目连续四个季度在业主考评中名列前茅,先后荣获深圳市“红榜工地”、前海建投集团“安全生产优秀工地”等多项荣誉,用实绩诠释了匠心守护的深刻内涵。
回首十年征程,余欣诚始终将“安全第一”的信念融入每一次巡查、每一处细节,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不平凡的安全业绩,成为护航工程建设的“安全灯塔”。
监 制
丨陈昌国审 核
丨王永飞 图文编辑丨王琰琛 主办单位丨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