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11月23日七集纪录片《国之能脉》第五集《炽光铺西域》正式上线
本集聚焦中国光热产业
从追赶到领跑的破局之路
从零起步,中国光热的艰难探索
2006年,中国首座自主知识产权光热电站在八达岭破土动工,历时六年建成,点亮了“中国光热的第一
缕曙光”。 为加速我国光热发电商业化进程,2016年,我国首批光热示范项目启动,首个自行投资、设计、建设、运维的光热发电站——哈密淖毛湖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入选。建设者在这片被戏称为“掉毛湖”的戈壁滩上,开启了光热产业化征程。
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2019年底,哈密淖毛湖50兆瓦光热项目的
调试关键阶段受到疫情影响,国外专家撤离,核心技术遭遇封锁。面对困境,项目团队毅然开启国产化自主研发之路。他们冒着严寒实验测试,跑遍全国寻找配件,硬是闯出了一条国产化道路。
2021年9月27日,哈密淖毛湖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实现240小时连续稳定运行。正是在第一批光热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光热设计、施工、调试、制造标准,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刷新纪录,全球单期最大“光热储”工程 随着光热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完成了从“难度系数”向“优势系数”的创造性转变,积极探索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开发新模式。2024年,在哈密启动全球最大1500兆瓦“光热储
”一体化基地建设。 储盐罐地基回填、革新打桩技术、极寒条件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项目建设的问题在一个个解决,产业链在一环环补齐。跟跑、提速、超越、领跑,中国的光热奇迹,在这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引领世界,中国光热技术走向全球
在第一批国家光热项目的示范引领下,槽式、塔式、线性菲涅尔等各种技术路线的光热项目遍地开花,向世界展示着清洁能源应用的“中国智慧”。
如今,光热项目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9%,并逐步形成了涵盖研究、设计、施工、运维完整的产业链队伍。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中国光热技术正稳步走向海外,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成熟可靠的系统解决方案。
氢启新元携蔚蓝之梦领航绿色未来
敬请期待《国之能脉》第六集
《氢风拂松原》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编辑:曾雪莹校审:齐立强来源:品牌部主要领导人员职务调整
倪真与松原市委书记陈强会谈
表彰!王怀祥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中标4个,能源电力领域“十五五”规划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