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对于工程萌新来说职场中的诸多“第一次”
都藏着独特的成长印记
这些初体验里收获了什么、感悟了什么?
一起来听听TA们的心里话吧
防珲高速1标 工程部员工 崔智竑
从图纸线条到现场作业,我在防珲高速1标迎来了我的第一次按照图纸指导施工。
师傅交给我一项任务,要求我根据道路施工图,向摊铺机司机明确摊铺宽度与标高。站在路基旁,我却对着图纸上的“道路中心线坐标”发慌,不知数字该如何转化为测量桩上的实际刻度。就在我手足无措之时,师傅看出了我的困境,他熟练地拿起全站仪,开始进行演示定位操作。在师傅的演示和讲解下,我逐渐理清了思路,明白了如何将图纸上的数字与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应起来,如何通过测量工具将设计意图精准地落实到位。这次经历不仅是技能学习,更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领悟,让我在师傅的点拨下,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现场指挥”的关键跨越。
(崔智竑)吉林盐碱地项目党综部员工 李响
我在吉林盐碱地项目迎来了第一次制作工资表的任务。
坐在电脑前,进入系统,面对这满屏的数据,我开启了反复核对的模式,生怕出现一丝差错。随着师傅在旁细心的指导,我慢慢摸清了每个数据核算的逻辑。每项补贴的加减、每个社保数据的核对,我都倾注了十二分的细致与专注,当最后一位员工的薪资数据确认无误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心底那份踏实的成就感,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这次经历不仅让我熟悉了业务流程,更试炼了我的责任心。
(李响)秦沈3标技术部员工 齐韩楚我在秦沈3标迎来了第一次参加BIM建模培训的任务。
通过理论学习,我迫不及待地对照图纸、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实际操作,仅一天就完成了标段重点工程九道岭大凌河特大桥的建模。在后续的几天里,我对模型进行了反复的打磨与完善,原本略显粗糙的桥梁模型逐渐变得细致。在培训间,我还协助其他标段同事完成了部分路基建模工作,在与他们的交流合作中,我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自己所学的技能,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这次培训让我收获满满,不仅掌握了新技能,更在建模中深化了识图能力。(齐韩楚)
小关安置房项目工程技术部员工 张益菘
午后两点,太阳把钢筋晒得发烫,我在小关安置房项目迎来了第一次质量检查的任务。
我穿梭在钢筋丛林中,
现场机器的轰鸣,却盖不住我耳膜里自己的心跳,
卷尺“咔哒”一声弹出,我复核了三次数据,卷尺上的数字一动不动,我这才松开手指,让尺片“嗖”地缩回壳里,
我掏出记号笔,记录下来。起身后,一阵风吹过,为炎热的场地带来一丝凉意
,吹散了炎热,也吹散了我内心的紧张,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质量检查工作的决心
。(张益菘)宁德项目工程部员工 高鹏从初秋的微凉晨光到项目现场的忙碌身影,我在宁德项目迎来了首次独立撰写工程节点新闻的任务。
走进办公区,键盘敲击声与施工进度讨论声交织,面对空白文档,我先梳理参数、工期目标等资料,却不知如何下笔。
听了前辈建议后,我重新梳理撰写逻辑,先明确核心节点定位,通过现场调研补充工程实际进展细节,
再 结合项目资料核对关键数据。撰写时摒弃笼统表述,优化语言使其更贴合工程特点,同时补充该节点对后续施工环节的衔接价值,让新闻既准确又有深度。
当新闻稿获“逻辑清晰、细节到位”的评价时,我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看着屏幕上自己撰写的文字,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是我对工程价值的理解和见证。(高鹏)
来源|各项目编务|宋淑婕
客服热线:










